A.李龟年 | B.李延年 | C.崔九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C.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A.潇洒(xiāo) 徜徉(chánɡ) 澎湃(bài) |
B.依偎(wèi) 亲昵(nì) 花梗(ɡěnɡ) |
C.霏霏(fēi) 姗姗(shān) 铁轨(ɡuǐ) |
D.采薇(huī) 纤弱(xiān) 筹备(chóu) |
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二层楼的底层。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
每天早餐过后,我会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累了困了,就泡杯清茶,在氤氲的茶香中点上一支烟,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偶尔也会飞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那时,我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情了。
一天早晨,我正写到妙处,窗纱外忽然穿进一束阳光,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照得一片明亮。我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在我的脸上,一动也不动,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有点______,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睛,却是一团黑洞。过了一阵才隐约发现,那是个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也不去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可是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进来了,在我的额头上锯过来,锯过去的。
我有点愤怒了,就起身出了门,快步上完几十级台阶。我想教训教训那个顽童。然而,一见我来了,那孩子却一脸愉快的表情。我也不好发作,因为他坐在轮椅上……我从此知道了这个孩子名叫瓦片,今年8岁了,父母都是工人,工作很忙。他们早晨上班时,就把轮椅推到外面,让孩子晒太阳,自己玩。
我冲他笑了笑,依然回到书房写作,以免灵感走失。
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桌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的。它虽然悄无声息,却扰人心绪。我想我应该跟那个孩子谈谈,告诉他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瓦片,”我叫他,“你干吗老往我的房间里照太阳呢?”
“我跟你说话呀,叔叔。”
我惊讶不已。
“我天天看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都是一伙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的头,头低着--你在里面哭吧?可怜的,又没有人和你说话。我让妈妈给我买个小镜子,可她说:’男孩子照镜子,多丢人!’爷爷从乡下来了,才给我买了一个……叔叔,你干吗哭呢?你别哭了,只要出太阳,我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你不会急死的。”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而告诉我这一知识的,竟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以后,我每天清晨都在小男孩那束时断时续的阳光的陪伴下写作,它激发了我的灵感,我终于写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又是一个天朗风清的早晨,电视台来了两个人采访我,问我是怎么写出了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的。“走,到我的书房后,你们就明白了。“我领着客人下到我那个黑乎乎的房间,然后我坐到书桌前,请他们欣赏那束定时出现的阳光。可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动静。我忍不住了,就跑出去找那个可爱的孩子。只见他手里拿着小圆镜,所不同的是,小圆镜被一块小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
“瓦片,你今天干吗不跟我'说话'呢?“
“哦,我今天不了,”孩子露出灿烂的微笑,“今天有他们跟你说话,我就用不着照太阳啦。”
后来,电视台播放了对我的专题访谈,题目就叫做“太阳语”……
1.文章中“我”的书房有什么特点?( )A.安静自在 | B.门庭冷落 | C.写作的绝佳境地 | D.阴暗潮湿 |
A.洒脱 | B.快活 | C.幸福 | D.痛苦 |
A.气恼 | B.惊讶 | C.恐惧 | D.好奇 |
A.短暂 | B.狭窄 | C.潮湿 | D.拥挤 |
A.小孩子才8岁。 | B.小孩很愉快。 |
C.小孩是残疾。 | D.小孩很孤单 |
A.愤怒—感动—惊讶—谅解 | B.惊讶—愤怒—谅解—感动 |
C.愤怒—惊讶—谅解—感动 | D.惊讶—愤怒—感动—谅解 |
A.心理 | B.动作 | C.语言 | D.神态 |
A.《太阳语》 | B.《男孩瓦片》 | C.《我和瓦片》 | D.《生活中的阳光》 |
A.你可以用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来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