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省凉乎?”孔子不能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人近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已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以/日始出时/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C.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文中两小儿争论的问题是________。第一个孩子的依据是: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第二个孩子的依据是: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用孔子自己曾说过的话就是“________
3.用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将“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句话转化为陈述句: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两小儿辩日》中“一儿以日初出远”句中的“以”的意思是( )
A.因为B.认为C.用D.拿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乎?”

1.文中加点的字读音为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汤”字和文中的“汤”意思相同的是(填序号)
A.四菜一汤B.柴胡汤C.赴汤蹈火D.小汤山
3.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现象是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一儿“以日初出远,面日中时近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下面的话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白己的观点。
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辩斗:___________      沧沧凉凉:__________
2.①在文中空白处补全句子。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空。
3.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两小儿笑曰:“孰(wèi  wéi)汝多(zhì  zhī)乎?
(1)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整合课文知识: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两小儿辩日》)

1.“曰”“日”长得太像了,你怎么从字形和意义上给分辨不清的人说明这两个字的不同:________
2.结合文言文,分别说说这二个人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理由。
(1)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两小儿斗(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人近(_____) 
(3)为汝多知乎(_____
2.两个小孩分别从哪个角度思考太阳远近的?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给你哪些启示?(至少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积累了《论语》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给下面字注音。
盂(____)  沧(____)  孰(____)  汝(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两小儿辩斗______
(2)其日中如探______)(______
(3)孔子不能也(______
3.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古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读小古文完成填空。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一儿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_____
远者小而近者大
一儿
____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
两小儿分别从两个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儿以____的角度,一儿则以____的角度。两小儿“辩日”有理有据,可见他们是_______的孩子。
2.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写一写。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篇幅短小,事中见理。我们六年级学过的《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道理;《学弈》则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