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文后的题目。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dǒu dòu),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划出。
2.我会用“组词法”解释加点字。
两小儿日:___________          出:__________       日中_________
3.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将他们的观点和理由补充完整。
人物观点理由
第一个孩子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_____
第二个孩子__________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学识浅薄比不上孩子B.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
C.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断D.孔子缺乏科学探究精神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文阅读。
A.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B.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将A句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B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时孔子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甲)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乙)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
2.对“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两个孩子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B.两个小孩讥讽孔子无能,不懂装懂。
C.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D.两个小孩很尊敬孔子,显出了孩子的调皮机灵。
3.把第一个小孩的观点画上“____”,把第二个小孩的观点画上“﹏﹏”。
一小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辩斗时,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事物的?请选一选。
A.温度的高低   B.形状的大小
(甲)小儿:______ (乙)小儿:______
5.对两个小儿的不同看法,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______________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不是《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可以悟出道理的是(  )
A.应该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B.上课时候可以想想下课怎么玩。
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D.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精品回放。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乎?”

1.请写出短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探汤(______)   知(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完成答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多知乎?”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②[辩斗]辩论,争论。③[以]认为。④[日中]正午。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蓬盖,像雨伞一样。⑥[及]到,到了。⑦[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⑧[沧沧凉凉]寒凉。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⑩[孰]谁。⑪[为]同“谓”,说。⑫[汝]你。⑬[知]同“智”,智慧。

1.读文言文要把握好句子的停顿,用“/”画出画“       ”句子的停顿。
2.借助注释,写出文言文的意思。
本文着重在于“辩”,一小孩认为:____________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另一小孩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是离得近让人感到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最后孔子都____________
3.两小孩针对人们常见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体现出他们善于____________,勤于____________。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体现了孔子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两小儿辩日(节选)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选择与选文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写在(   )里
A.是其智弗若与B.孰汝多知乎C.十两一斤
2.选择下面句中停顿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写在(   )里
A.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B.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判断下面句子内容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选文语言简洁,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______
(2)选文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______
(3)选文中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正确,因为他的理由来自观察;第二个孩子则没有观察。(______
(4)选文中两个孩子在证明自己观点时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
2.文中两个小孩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从什么角度说明自己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5.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辫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运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翻译”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轨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孔子不能______  孰为汝多______
2.梳理信息,完成表格。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小儿甲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小儿乙
(4)______
(5)______
(6)______
 
3.文中两小儿一个从______的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的角度出发,所发得出相反的结论。从文中“______”这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4.两小儿辩日,从“辩日”的角度,说一说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孔子游: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其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及其日中如探____________   ④孔子不能也: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采取的态度是___________
3.“孔子不能决也。”一句赞扬了孔子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关于阅读本文获得的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不断学习。
B.要勤于思考,大胆向权威质疑,求得答案,探求客观事理。
C.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