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文中“辩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你想对两个小孩说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小古文,做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枣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尊乎?”

1.按提示填空。
要知道字词的含义,可以查字典。比如,想知道“故”在文中的意思,可以用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再查_______。“故”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原来的;以前的;旧的。②特指人死。③意外的事情。④原因。⑤有意;存心。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当于“所以”“因此”。“故”在本文中应选第____种解释。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及日中则如盘盂”中“及”的意思是____,所以“目之所及”的意思可能是____。再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的意思是_____,所以“自以为是”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
2.你认为文中的哪个人物得学习?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 不 为 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
2.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
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可以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可用文言文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选择带画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①伯牙
A.乐器( ) B.弹奏( ) C.发动( )
②洋洋乎江河
A.如果( ) B.好像( ) C.你( )
在流水
A.志向( ) B.记住( ) C.记号( )
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两小儿(      )                                   (2)其日中如探汤(      )(      )
(3)为汝多知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孔子不能也。(       )     “孰为多知乎?”(       )
2.翻译“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答案,并在正确答案下面打(√)。
这则小故事以(对话、说话)的描写方式贯穿始终,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两小儿在对话中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并用(列数字、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说明了(知识无穷、人各有所长)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日初出远:_______                 
孰为汝多乎:_______
3.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__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趣文导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选自宋代惠洪《冷斋夜话》)


【译文】

张丞相爱好草书但不够工整。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觉得自己应该像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他让侄子抄下来。到写得乱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写得什么。拿着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得什么了。”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文言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古今对碰】

原 文

注 释

译 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东】到东方,名词作状语。【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其】代词,他们。【故】缘故,原因。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认为。【始】刚刚,才。【去】离,距离。【日中】正午。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初】刚刚。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及】到,到了。【则】就。【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是。
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决】也。
【决】分辨,判断。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shú)】谁。【为】同“谓”,认为。【汝】你。【知(zhì)】“知”同“智”聪明、智慧。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作品赏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知识梳理】

类 别

解 释

举 例


实词
看见。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辩论,争论。见两小儿辩斗
缘故,原因。问其故
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刚刚,才。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正午。而日中时远也
刚刚。一儿以日初出远
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日初出大如车盖
到,至。及日中则如盘盂
盘盂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及日中则如盘盂
热水。及其日中如探汤
分辨,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谁。孰为汝多知乎

虚词
代词,他们。问其故
以为,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日中则如盘盂
是。孰为汝多知乎
你。孰为汝多知乎
通假字同“谓”,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同 “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
词类活用向东,名词作状语。孔子东游

古今异义
古:热水。
今: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距离。今:与“来”相对。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盘盂
古: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用来装痰、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词多义
动词,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动词,同“谓”,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指示代词,“那”。及其日中如探汤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问其故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