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形近字组词 。
________  难________  住________
________  堆________  往  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叶与白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ù gà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按照内容,补充词语。   
____雨声     ____天     ____飘散     ____雨点
2.把短文中的拼音写在横线上。   
hán  bāo  yù  fàng      gài
____________

3.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徘徊:__________________
②遮蔽: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____________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我”心中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在生活中,你曾受过感动吗?请把自己的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篇?请把印象深刻的一,二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①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猴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选自《时文选粹》

1.阅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七小节结尾一处,请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
(1)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倒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也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只手套

①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地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这家小百货商店里(     )没有一个顾客,(     )女店主无所事事的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红色的指甲油,然后望着漂亮白皙的手独自陶醉了。//

②这时,店门上(厚重  繁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身上陈旧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的积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女店主从自己修长的手指甲上移开目光,热情的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一批顾客。

③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女店主说有,便热情的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逐一问明价格。

④好一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pián  biàn)宜些。”母亲说:“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冻裂了,还是买羊皮的吧,羊皮的既暖和又好看。”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惟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挺好,就买它了。”一问价钱,146元一双。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钞,先是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币一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母亲说:“姑娘,我还差5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5块钱就算了?”

⑤女店主一口回绝说: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等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5元,我今天吃什么?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   请求)的游说,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让。儿子见母亲为难,说:“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⑥母亲固执地说 不 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 她见店主不肯降价 又试探着问 姑娘 我钱不够 能不能给一半的钱 你卖一只手套给我 

⑦女店主十分纳闷:“哪有买一只手套的?”

⑧“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丢了一只。”母亲解释道。

⑨女店主直摇头:绝对不行!剩下的一只我卖给谁?母亲无奈,便遗憾的从儿子左手上脱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货柜上,对儿子说:咱们到别的店看看吧。她拉着儿子向店门外走去,当他们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冷风呼的一声灌进店里。女店主忽然发现,被冷风吹起的少年的右手衣袖,像一只黑色的塑料袋软绵绵地飘荡着,原来这个少年压根儿就没有右手。

⑩女店主陡然一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就在他们迈出店门的那一刹(chà  shà)那,她大声喊道:“请等一等!”母亲和少年回过头来,女店主说:“我卖给你们一只手套。”母亲付了73元钱,让儿子心满意足的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万谢而去。

⑪女店主再次端详自己的双手,那双手健康而且修长。她猛然发现,这双可以创造无数财富和人生意义的手是多么宝贵,尤其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爱和精心呵护。惟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是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女店主(     )赔了钱,(     )感到十分欣慰。//

1.用“√”选择括号中最合适的词语或读音。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给文中第⑥自然段中的句子加上标点。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动于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店主与这对母子交流的过程中,态度发生了变化。请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热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陡然一惊
6.请你简要概括2至10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列句子,注意加点部分,体会人物内心。(2+2分)
(1)“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丢了一只。”母亲解释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店主陡然一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女店主的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惟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是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请你联系短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词填空。
挪动   挥动
1.杨靖宇(   )着两支匣子枪,左右开弓。‘
2.战士们艰难地向前(   )。
果断   武断
3.主观轻率地判断就是(   )。
4.杨靖宇(   )地说:“情况非常紧急,大家必须分开走!”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打与不打
小时候,宁涛是个调皮的孩子,爬树掏鸟蛋,下河摸虾,不是把裤子撕开一条口子,就是把衣服挂个洞,父亲见了,却从不打他,而是笑呵呵地跟他的母亲解释:“孩子嘛,都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可有一次,宁涛偷了邻居的五块钱。五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父亲知道后,把他用皮带捆在树上,狠狠地抽了好几鞭。边抽边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看你还敢不敢偷,下次再偷,我剁了你的手!”那一次,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看了极其心疼,说父亲下手太狠,和父亲吵了一架后回娘家了。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外婆家接他们,他这才意识到偷是让父亲最痛恨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偷了,他怕说到做到的父亲真砍了他的手。
九岁的时候,宁涛带6岁的弟弟去外婆家,刚好那天村里放电影,他带弟弟去看电影,电影看到一半,宁涛出去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没有看见弟弟,当时,他猜想弟弟可能是跟着熟人回家了吧,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他回到家,没有看见弟弟,他才慌了神。全家人奋力寻找,也没找到弟弟。——闯下这么大的祸,父亲肯定会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可是,父亲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之后,弟弟就像一根刺,梗在宁涛的喉咙里,他不提起,父母也不提起。但他知道,父母都想念弟弟,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对弟弟的思念与日俱增。但父母从来没有责怪他。他其实很希望父亲打他一顿,哪怕是狠狠地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怨父亲一丝一毫。
在弟弟失踪后的第26年,宁涛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通过央视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主持人问他的父亲:“弟弟丢了,你打了哥哥没有?”父亲坚定地答:“没有。”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父亲说:“弟弟丢了,他心里已经很自责了,我们已经丢了一个小孩了,我们得把爱加倍地放到哥哥身上。”
那一刻,宁涛泪流满面。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父亲的打,是因为怕儿子染上恶习,走上不正当的道路;而父亲不打他,是因为怕儿子心理负担过重,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1.文章是按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
A. 空间    B. 时间    C. 事情发展
2.文章围绕父亲的“打”与“不打”来叙述,这样的写法是(   )
A. 正反对比      B. 前后对比     C. 前后照应
3.简要概括文章所叙述的父亲“打”与“不打”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三件事中,作者详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刻画父亲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而第4自然段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宁涛是一个________的人。
6.读了这篇文章,对照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想对你的家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海洋——21世纪的药库
据有关医学专家(预报 预测),人类将在21世纪制服癌症。那么,人类靠的是何种灵丹妙药?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药库。
牡蛎——这种小小的贝类,十分(鲜美 鲜明)可口,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却是由于含有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在(考虑 思虑)从海洋中采药的时候,医学专家们十分重视对珊瑚礁的(开发 开掘)和利用。实验表明,从珊瑚礁中(提取 提出)的有毒物质,也具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
美国生物学家对鲨鱼进行了几十年的调查和研究后,发现鲨鱼几乎不患任何病变,极少得癌症,似乎对癌症有天然的免疫力。有些科学家将一些病原菌和癌细胞接种到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它们得病。看来,在鲨鱼体内有某种特殊的防护性化学物质。
中国的有关专家对鲨鱼的研究,几乎与国际上同步。1985年,上海水产学院和上海肿瘤研究所的专家们,首次发现鲨鱼血清在体外对人类红细胞性白血病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这一科研成果为人类从海洋生物资源中寻找抗肿瘤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用“\”划去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短文在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药库时举了哪些例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3.这是一篇(    )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海洋是21世纪的药库的?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汉字。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汉字。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青霉素的诞生

 1928年9月,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一间实验室里,弗莱明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实验。他一直致力于抗菌物质研究,试图搞清楚白细胞是怎样抗击入侵病菌的。这会儿他需要一些葡萄球菌,可是在哪儿呢?天哪,弗莱明的实验室就像杂货店一样,杂七杂八乱放一气。应该在这里,昨天刚刚培养的,今天长得如何了?“啊!忘了盖盖子,葡萄球菌培养液一定是被什么细菌污染了。弗莱明刚要把它拿走,却觉得好像有些不寻常,他低下头认真地观察起那个入侵者来。这是一种青色的霉菌,“葡萄球菌完全被溶解了!”弗莱明暗暗吃惊。直觉告诉他,他的研究要有一个重大突破了。

弗莱明立即着手鉴定并培养这些神秘的霉菌,最后他得到一瓶澄清的滤液。弗莱明一次次地把滤液接引到长满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的培养皿上,细菌都被溶解了。这种神秘的、有如此威力的霉菌究竟是什么?透过显微镜,他发现这是一种单菌物质,与面包或奶酪里的霉菌没什么不同。这种青霉菌向汤里释放出呈小金球状的杀菌物质,霉菌不断进攻,很快,球菌便全军覆没了。真正的杀菌物质,就是青霉菌生长过程中的代谢物——青霉素,弗莱明将其活跃成分命名为“盘尼西林”。

实验接连成功,弗莱明越来越兴奋,他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一次,助手克拉德克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几天后红肿化脓了,弗莱明给他用青霉素溶液清洗后,很快就消肿好了。这可能是青霉素最早的临床应用了。

1.文中两个加点词语分别指代什么?
“杂货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侵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用了很多笔墨写弗莱明的丁作状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青霉素的提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纯属偶然吗?还有什么在背后起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