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
>
15 古诗二首
部编版
|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课文(一)
1 古诗两首
村居
咏柳
2 找春天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
课文(二)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6 千人糕
7 一匹出色的马
语文园地二
识字
1 神州谣
2 传统节日
3“贝”的故事
4 中国美食
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
语文园地三
课文(三)
8 彩色的梦
9 枫树上的喜鹊
10 沙滩上的童话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语文园地四
课文(四)
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13 画杨桃
14 小马过河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语文园地五
课文(五)
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16 雷雨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语文园地六
课文(六)
19 大象的耳朵
20 蜘蛛开店
21 青蛙卖泥塘
22 小毛虫
语文园地七
课文(七)
23 祖先的摇篮
2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25 羿射九日
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
语文园地八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219
道相关试题
课内阅读。
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3.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择正确的意思填空。(只填序号)
1.“风光不与四时同”中,“与”的意思是________
A.和,跟
B.给
C.交往,友好
2.“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穷”的意思是________
A.缺乏财物
B.处境恶劣
C.达到极点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中,“鸣”的意思是________
A.发出声音
B.鸟兽或昆虫叫
C.声明,发表意见、情感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正确的答案后打“√”。
(1)《绝句》的作者是谁? 杜甫( ) 杨万里( )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谁? 杜甫( ) 杨万里( )
(3)杜甫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宋朝( ) 唐朝( )
(4)杨万里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宋朝( ) 唐朝( )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拼音,写词语。
xī hú wú qióng hé huā lián yè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照样子,一字组两个词语。
例:慌(慌张)(惊慌)
指 (______) (______)
室 (______) (______)
垂 (______) (______)
失 (______) (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停
泊
(bó pō) 净
慈
寺(cí chí)
映
日(yìn yìnɡ) 毕
竟
(jìnɡ jìn)
春
晓
(siǎo xiǎo) 包
含
(hán hánɡ) 一
行
(xínɡ hánɡ)
鸣
叫(míng wū)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一读,根据意思写诗句。
(1)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诗句:
_____
,
_____
。
(2)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诗句:
_____
,
_____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把上下两句诗用线连起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 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一行白鹭上青天。
毕竟西湖六月中, 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 风光不与四时同。
类型:连线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QOrDeR]]《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
________
)
【小题2】“四时”的意思是四点的意思。(
________
)
【小题3】《绝句》的作者是唐朝的杜甫。(
________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前两句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4.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