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鲁教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加点的字。
供(______)不周    (______)长而去    从(______)不:__________
毫不相(______)    (______)子十足    不其(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一句中“大鸟”指______,这里用了______(比喻 借代)的修辞手法。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A.等它吃过一口饭,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跑过来,吃它的饭。
B.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朗读符号的提示反复品味下面的句子,在分析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误的说法后画“×”。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鹅站有站相,傲气十足又非常有趣。(______)
(2)鹅高傲,不可一世,令人生厌。(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填序号)
①记叙(叙述) ②描写 ③抒情 ④议论 ⑤说明
1.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______)
2.好一个高傲的动物!(______)
3.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综合回顾。
1.作者运用了_________的结构方式,从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展现了鹅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是课文中描写“大鸟”刚进院子的姿态、动作的句子,由此作者想道:“______________!”如果你见到这样的“大鸟”,你会想: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将下列词语填到文中对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A.引吭大叫     B.毫不相让     C.厉声呵斥     D.严肃郑重
2.用“   ”分别画出第2、3、4自然段的中心句。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B.总领全文C.承上启下
4.鹅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样东西下饭。作者写鹅的吃相时,写得诙谐、幽默,请找出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鹅的特点。例如,用鹅的________与狗的________对比;用鸭的_______与鹅的_______对比。(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6.本文的作者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常常用质朴的文字将自己的所感坦率地表达出来。下面是《白鹅》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感受作者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再完成练习。
我的小屋易主的前几天,我把这鹅送给住在小龙坎的朋友人家。送出之后的几天内,颇有异样的感觉。这感觉与诀别一个人的时候所发生的感觉完全相同,不过分量较为轻微而已。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所以这禽鸟比这房屋更是牵惹人情,更能使人留恋。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就好比为一个永诀的朋友立传,写照。这鹅的旧主人姓夏名宗禹,现在和我邻居着。
作者与鹅分别时,为了表达对鹅的深情,将与鹅分别时的感觉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比较。语段中的“_______________”说明作者已经将鹅当作一个朋友来看待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东庄的山

古人云:仁者乐山。我(    )称不上仁者,(    )对家乡宁阳县东庄乡的山,却真的是情有独钟。

东庄多山,且不说栲栳埠山,也不说皮匠山,单就凤仙山而言,就足以让攀登过的游人沆连忘返。东庄素有“南部山水北部园”之说。进入东庄,就会看见座座青山峰峦叠翠、绵延不绝,或奇峰突兀,或险峻挺拔,或沟谷幽深,犹如一幅幅秀美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东庄的座座青山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仿佛张开宽阔的臂膀,联结成巨大的翠帐,将一个个山村或携于山腰,或揽于谷底,细心呵护着。冬天为它们抵御寒风,夏天为它们遮蔽骄阳,山里人便在大山温暖舒适的怀抱里安详而甜美地生活着。你看,在那青山映衬之下,绿树掩映之中,隐隐露出房檐的一角,那便是山里人的住宅。青砖红瓦,绿树红墙。房子依山傍林而建,面南背北,(    )采光和通风条件非常好,(    )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坐在明净的窗前,看阳光透过密叶间的缝隙,将片片碎银洒满小小的院落。院子里的老母鸡领着一群毛茸茸的鸡娃娃“叽叽'地到处觅食,不远处的一只红冠子、花外衣的大公鸡,昂首挺胸地在院子里踱着将军步,偶尔也跳上墙头,拍拍翅膀,伸长脖子,亮开嗓子,“喔喔喔”地叫上几声,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雄姿。

东庄的山上盛产柏树、松树、杨树、赤槐等木材,这里特有的弱酸性土壤,尤其适合种植药材、花生、桃树、杏树、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和果树。夏秋之季,慷慨的大山还会向人们献出它特有的天然绿色生态产品——酸枣、树莓和刺梨,摘上一个放在嘴里,酸溜溜、甜津津,满口清香,回味无穷。山林里的山雀、山鸡、斑鸠多得数不清,它们在树杈上或草丛中筑巢产卵,繁衍生息,时不时还会来个百鸟大合唱。

东庄人爱山,大山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晨起床后,或在傍晚时分,山乡的人们爱在山林中漫步。欣赏着满眼的青草绿树、鲜花奇石,呼吸着天然氧吧释放的新鲜空气,各类鸟鸣不绝于耳,任阵阵山风迎面扑来,将一身的疲惫和烦恼拂掉。登上山顶,看日月之行,睹星汉灿烂,笑做万里苍穹,尽览四野沧桑,望空中云卷云舒,看山前花开花落,山里人又平添了一分豪迈和豁达,以更大的信心和魄力去迎接新的挑战,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文章第一段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过渡段,承上启下B.紧扣文题,点明文章中心C.总领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3.文中画“__”的句子描写了山中的景色,作者从静态的角度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从动态的角度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__________________图。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明了东庄有很多景色优美的山。
B.第二自然段只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第四自然段写了东庄山上盛产的木材、经济作物果树和飞禽。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东庄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从文中画“   ”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东庄人爱山,古代诗人也爱写山。请你写两句古诗词中写山的名句,并注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意春芳,王孙自可留。(尽)
B.学而不,诲人不倦。(满足)
C.少年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胜利)
D.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重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可爱的松鼠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200多种,我国有20多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人们上山时,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树上跳来跳去,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转。有时候,两只前爪捧着一个松果,用锐利的门牙啃着吃,样子可爱无比。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搭窝,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窝,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坚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松鼠常将寻到的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松鼠的听觉和视觉都不错,行动敏捷,活泼。

(有删改)

1.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各地十分常见,又叫________,也称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贮藏(______)   (______)的门牙
行动(______)   (______)的冬天
利用(______)   (______)的树枝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松鼠尾巴的特点是又长又蓬松、常常向脊背上反转。(______)
(2)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松鼠的食物。(______)
(3)松鼠的听觉和视觉都不错。(______)
(4)文章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食物。(______)
4.第一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回顾课文《松鼠》,完成填空。
1.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的中心词是________。作者在描写松鼠这一特点时,用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是________生的,通常一胎生________个。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________、________的。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填空。
1.它们面容________,眼睛________,身体________,四肢________。
这句话写出了松鼠面容________、行动________等特点。
2.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两句话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________,用“________”来形容松鼠尾巴的形状,给人以联想和美感。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