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靠近,对着 | B.从高处往下看 |
C.来到,到达 | D.临近,临到 |
A.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线索非常清楚。 |
B.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土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
C.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人物群体,又关注每一位战士。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横七竖八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斩钉截铁
(1)身体粉碎,死得很惨。( )
(2)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所处地势有利。( )
(3)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一点儿也不犹豫。( )
(4)有的横着,有的竖着,没有规律,乱七八糟。( )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向前弯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这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撞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里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吼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A.血滴在课本上,说明血弄脏了课本。 |
B.表现雨来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交通员,与敌人作斗争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 |
C.这几行字只是描述当时的情景,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 |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给选段起小标题: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联系选文内容,可知“走哪条路呢?”是一个( )A.反问句 |
B.设问句 |
C.疑问句 |
A.宁死不屈 |
B.顶峰歼敌 |
C.坚强不屈 |
D.歼敌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