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
>
课文(五)
部编版
|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课文(一)
1 古诗两首
村居
咏柳
2 找春天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
课文(二)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6 千人糕
7 一匹出色的马
语文园地二
识字
1 神州谣
2 传统节日
3“贝”的故事
4 中国美食
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
语文园地三
课文(三)
8 彩色的梦
9 枫树上的喜鹊
10 沙滩上的童话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语文园地四
课文(四)
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13 画杨桃
14 小马过河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语文园地五
课文(五)
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16 雷雨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语文园地六
课文(六)
19 大象的耳朵
20 蜘蛛开店
21 青蛙卖泥塘
22 小毛虫
语文园地七
课文(七)
23 祖先的摇篮
2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25 羿射九日
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
语文园地八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19
道相关试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正确的答案后边画“√”,错误的答案后边画“╳”。
1.“压”字共有几笔
( )
,第六笔是
( )
。
2.“渐”字是左右结构
( )
,左中右结构
( )
。
3.“垂”字共有几笔
( )
,第九笔是
( )
。
4.“雷”字的部首是“雷”
( )
,还是“田”
( )
。
5.“网”字的第四笔和第六笔都是“丶”
( )
,“八”
(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正确的答案后边画“√”。
1.“盏”字的读音是“zǎn”, (
)“zhǎn”。(
)
2.“积”字的读音是“jī”,(
)“jí”。(
)
3.“闯”字的部首是“门”,(
)“马”。(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择正确的答案。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往窗外忘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青了。”这句话没有错别字。
( )
2.“碰”字共有十三笔,第九笔是竖。
( )
3.一(
)小鸟、一(
)花猫、一(
)伞,括号里都可以填“只”。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括号中的词语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吗?相近的画“√”,不相近的画“×”。
1.我们要多
观察
自然。(观赏)
( )
2.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可以帮我们
辨别
方向。(分辨)
( )
3.遇到事情我们千万不能
慌张
,要冷静面对。(惊慌)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南方。
( )
2.中午的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 )
3.阴雨天,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南方。
( )
4.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积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南方,化得陧的一边就是北方。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题。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唐代诗人杨万里写的。(_____)
2.“黑”字第六画是竖。(_____)
3.“搏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这组词中没有错别字。(_____)
4.航天员在飞船里洗澡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宇宙飞船里,航天员与我们一样躺在床上睡觉。(
______
)
2.宇航员用带吸管的饮水袋喝水。(
_______
)
3.人在宇宙飞船里咳嗽一下有可能后退几步。(
______
)
4.因为水在太空中失去了重量,所以不会往下流。(
_______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会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沟渠里的积雪能帮我们辨别方向,朝南的一边化得慢,向北一边化得快。(
________
)
2.“公园里的风景美吗”这句话的标点应该用“!”。 (
________
)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
________
)
4.《绝句》这首诗是唐代的杜甫写的。(
________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秋季的早上荷塘的美景。(
______
)
2.《绝句》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
_______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船
舱
cāng(____) 停
泊
pō(____)
垂
下cuí(____) 山
岭
lǐng(____)
水
渠
qǘ (____)
诊
所zhěng(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