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月是故乡明(节选)
每个人都有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   )篝火      (   )知了      (   )鸭蛋
2.用例句中的加点词语写句子。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4、5自然段中,作者回忆了很多童年趣事,请你写出四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一首用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但愿人长久(节选)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手足情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影不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句中“美好的感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躺在床上为什么会睡不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最后一段的内容,请你写出苏轼所写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王维少年时就与胞弟王缙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游历。十七岁那年的九月初九重阳佳节之日,胞弟王缙回蒲州去了,只有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漂泊,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举目无亲的王维心中爆发。王维心想: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在我的家乡重阳节这一天全家人要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来庆祝这个节日。而我却独自一人在他乡漂泊,此时此刻,我对家乡、对亲人那浓浓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遥想家乡的兄弟们一定正在登高远眺吧!一定都插上了茱萸,唯一可惜的就是少了我一个人。想到这里,王维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2.每年的九月初九是(   )
A.中秋节B.端午节C.重阳节D.春节
3.联系短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但愿人长久》片断,完成练习。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
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
1. “一年一度”中“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农历___________是“中秋节”。按照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一般会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①“手足情深”中“手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手足情深”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中秋之夜景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想念弟弟,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之夜,苏轼看到圆圆的月亮,想到了分别很久的弟弟,因此“心绪不宁”。同学们,你知道的描写心理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请写出一个,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词语: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老师,您好!》片断,完成习题。
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笔尖飞舞,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1.这一节小诗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教师,用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教学成果,从诗句中我们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_______________。
2.品读画“______”的句子,你觉得老师还像什么?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一节小诗,我想到了一句赞美老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民间中秋赏月的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望着那圆圆的月儿,我脑海里又浮现出李白的优美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啊□我是多么思念家乡的爷爷□奶奶啊□由于爸爸工作忙,我们今年中秋节没有回去看望他们。于是,爷爷、奶奶就特地叫人给我们捎来香油月饼和香味四溢的水果,让我们在月儿圆圆的时候能够吃到家乡的味道。望着月儿,吃着月饼,我又想起了台湾的小朋友。他们也在望月吧?也在想着大陆的小朋友吧?
我是多么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多么希望同台湾的小朋友欢聚在一起啊!
1.在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中秋节还有________之称。
3.你还知道月亮有哪些别称吗?写出两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皎洁的月亮引起了作者无穷的遐想,他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多么……多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hào  gào)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xù  zhě)不宁。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心绪不宁”中“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得知中秋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