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     )        逶迤—— (     )
磅礴——  (     )      云崖——(     )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选连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恨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的《_______》。
2.“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_______心情:“寒”字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_______
3.写出总括全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______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______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______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_。
4.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共____句,全诗是围绕“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2.诗中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用的词是“__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用的词是“________”,但是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________”。
3.描写红军翻过了雪山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赞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明豪迈的气概。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_________)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不怕困难的意思。                   (_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________)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_________)
3.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透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全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万水千山”的意思是(       
A.千座山,万条河。“千”“万”是实指。
B.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的困难多,艰险多。
4.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B.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5.理解第五、六两句,选择正确答案。
(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 )后的心情。
A.强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     )
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
6.从诗中我们知道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达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共__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上,其中五岭山和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可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
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
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
2.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3.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