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多好啊   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   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   记者   你见过电灯吗

②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③“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给第①段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片段讲述的是郝副营长与“我”关于电灯的一番对话,主要运用了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从对话中我能真切地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写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这句话中“憧憬”一词的意思是_____。在选文中,他具体“憧憬”的是什么?请用“_____”画出来。
4.“多好啊!”在片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美文欣赏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嚎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美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1.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董存瑞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课文中后续部队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他们都用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
3.用“______”画出描写神态的词语,用“        ”画出描写语言的句子。
4.这些对神态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董存瑞(       )的革命信念。
A.视死如归B.贪生怕死C.死里逃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段阅读,巧答问题

善良的不是钱,是心

①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平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女孩来到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②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这一老一小。“欢迎你们,请出示请柬,谢谢。”安东尼说。

③“请柬?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她要来,我陪她来的。”老妇人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对安东尼说。

④“很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⑤“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孩子们募捐,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事,决定把自己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⑥“是的,这里将要举行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种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⑦“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愣住了。

⑧“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⑨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的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个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的旁边。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安东尼打开请柬一看,忙向老头敬了个礼:“当然可以了,沃伦巴非特先生。”

⑩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募捐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非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主标题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报道了这次慈善晚宴。看到报道后,许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纷纷表示要为非洲那些贫困的孩子捐赠。

1.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一句中,“捧”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请你根据当时的语境,写出巴菲特先生说话的内容。(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邀而至的小露西为什么会以30美元零25分成为本次慈善晚宴的主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到“慈善的不是钱,是心”成了晚宴的标语就可结束了,为什么还要补写划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5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 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 瞻)下,8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qín q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文中画“——”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②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                 。 “直奔”用词准确,反映出人们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记叙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场面。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B.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C.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会场的设置和布局。
D.以上都正确。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______,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______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______的欢呼。

1.文段选自________
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A________肃静   寂静   安静
B________宣告   宣布   宣读
C________热情   热烈   热心
3.这三个自然段按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程序。
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 。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 ,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刘英同志一边走( )一边问战士( )你们说( )世界什么东西最甜( )什么东西最香( )大家纷纷说 ( )白糖最甜( )米饭最香( )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刘英同志却说:“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   

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     )  坚定──(     )
4.读了这篇短文,你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这个句子把_______比作______,把 ______比作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黑魆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钧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点燃那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重点段落品析。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五壮士怎样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         的决心和              的精神。朗读这两句话时要读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 闻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   )着交通沟的胸墙(   )着,一手(   )着火柴盒,(   )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   )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   凝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chòu   còu)到我的耳边轻轻的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lèng   lèn),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1.在文中括号里给带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打“√”。
2.选出括号内运用恰当的词语,打“√”。
3.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A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精会神(含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括号里。
                    
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多好啊!”能看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