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冀教版(2002)|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A.呼吸时进出的气。B.停止。C.消息。D.利钱;利息。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拓展阅读

剥豆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想起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1.用“√”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剥豆 bō(  )bāo(  ) 执著 zhù(   ) zhuó(   )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敛声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生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儿子的“自信和大气”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母亲为什么“想淡化结果”?儿子是如何对待结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两个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  (_____)
(2)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____)
7.用“__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轻松答。(16分)
是谁出卖了刺猬
在森林里,狐狸垂涎刺猬的美味很久了,但一直苦于刺猬的一身硬刺——只要狐狸一靠近,刺猬便蜷成一个大刺球,让狐狸一点办法都没有。
刺猬和乌鸦是好朋友,一天,刺猬和乌鸦聊天,乌鸦很羡慕刺猬有这么好的铠甲,便说:“朋友,你的一身铠甲真好啊,就连狐狸都没办法。”刺猬经不起乌鸦的吹捧,忍不住对乌鸦说:“其实,我的铠甲也不是没有弱点。当我全身蜷起时,腹部还有一个小眼儿不能完全蜷起。如果朝那个小眼儿吹气,我受不了痒,就会打开身体。”乌鸦听了十分惊讶,原来刺猬还有这样一个小秘密。刺猬说完后,对乌鸦说:“我这个秘密只跟你说过,你可千万得替我保密,若传出去被狐狸知道了,那我就死定了。”乌鸦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好了,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怎么会出卖你呢?”
过了不久,乌鸦落在了狐狸的爪下。就在狐狸要吃掉乌鸦的时候,乌鸦突然想到了刺猬的秘密,便对狐狸说:“狐狸大哥,你难道不想尝尝刺猬的美味?如果你放了我,我就告诉你刺猬的死穴。”狐狸眼珠子一转,便放了乌鸦,乌鸦便对狐狸说了刺猬的秘密。
后果可想而知,在刺猬被狐狸咬住柔软的腹部时,它绝望地说:“乌鸦,你答应替我保守秘密的,为什么出卖我?”
小时候看了这个故事我还为乌鸦出卖了朋友而生气,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领悟到,真正出卖刺猬的其实是它自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垂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3分)
(     )的刺猬   (     )的乌鸦
(     )的狐狸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4分)
①放心好了,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怎么会出卖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狐狸大哥,你难道不想尝尝刺猬的美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说,乌鸦不守信用。它曾信誓旦旦地答应为刺猬保密的,到关键时刻,却出卖朋友。不值得与这种鸟做朋友。你怎么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领悟到,真正出卖刺猬的其实是它自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造句。
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
                                                            
③那么……那么……
                                                            
(2)填空。
从爸爸对白杨树的介绍中,“我”知道了白杨树有这样的特点:
                                                             
(3)爸爸借介绍白杨树来表白自己怎样的心愿?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我爱青海的山和水
今天,我在家里看电视——介绍西部开发的青海省。啊!我被眼前的景物深深地吸引住了。
瞧!西部美丽的青海湖,它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清澈的湖水,绿波荡漾。鸟儿在湖面上玩耍着,在天空中飞翔着。山壁陡峭,屹立在湖边。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林,水流澎湖……
我爱青海的山山水水,更爱这洁净的大自然。这里没有工业有害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这里也没有混杂的噪声,这里只有安宁和清静。这里是鸟儿栖息的乐土。这里闻不到污水排放的臭味,只见那清澈见底的湖水,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嬉戏。
我时常想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在美丽的青海湖旁建一座旅游度假村,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到这里观赏、休闲。我要让更多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湖水  (    )的噪声   (    )的大自然
(2)小作者通过            了解了青海,美丽的青海湖是我国             ,那儿没有                               ,也没有               ,只有        ,那儿闻不到         ,只看见                                       
(3)小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味探究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爸爸“微笑”是因为                                               
(2)课文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加油站
古城的桥林林总总有木板桥石板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有单孔桥双孔桥还有多孔桥桥栏上的雕刻,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乌丽娜看一座,赞美一座,在小本子上记下一座。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有时候静静地听流水说话,听从水边宅院里传来的纳西古乐。
1.请给缺标点的句子加标点。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流连——   
3.用“……有……有……还有……”写一句话。
4.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并回答问题。

米芾后来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苦心孤诣教他写字的秀才。

1.米芾的老师使米芾懂得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成就了一位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2.米芾的老师虽然只教了他很短的时间,但他对米芾的引导是(_______),是位有着独特方法和见解的老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杨树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她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她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她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娇嫩的草坪那样去浇灌。只要不挥刀斧去砍伐,给她一点宽松的环境,让她吸收自由的空气,她就会挺拔向上,她从来不对生长的土地说不。她不枝不蔓,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因为她属于草根族。

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土壤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她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她的每一个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的面孔。

秋风里,虽然脱尽了叶子,单薄的枝条依然透着精气,枝干向上,高昂着头。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白杨树并没有想到移栽和迁徒,哪怕她的残落枝叶腐化归于泥土,也要为这黄土地增添一点养分和活力。厚实的黄土地下,涌动着白杨树不朽的生命,黄土地酥酥地勃发了,一片片地延伸着绿。

1.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白杨树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与课文《白杨》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提高题。

(1)一场大雨过后,孩子们抠开湿地上的小洞,把手指伸进去。蛰居在小洞中的蝉的幼虫不知是计,张开前爪,把手指紧紧抱住,结果,便被孩子们拖出来,放进了知了笼中。

⑵蝉的幼虫身上裹着一层角质的铠甲,就像一团黄泥,在笼中笨拙地爬行着。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这可真是一个谜!

⑶苏格拉底同孩子们商量,请他们把知了笼交给他,让他保管一夜,答应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它还给他们。

⑷孩子们爽快地答应了。

⑸于是,苏格拉底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观察蝉是如何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机会。

⑹蝉脱壳总是在夜间进行的。苏格拉底决定彻夜不眠,不让这种神秘的过程从眼底错过。他沏了一杯酽酽的咖啡,瞪大双眼,守侯在知了笼旁边。

⑺那些丑陋的小东西开始沿着知了笼的栅栏,一步一步慢吞吞地往上爬行,爬到一定的位置后,便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像泥塑一样。

⑻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些泥塑一样的小东西始终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有一点儿变化。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他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般玉肌。

⑼虫儿痛苦地颤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颤栗也越来越剧烈。

⑽是刀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颤栗起来。

⑾该帮帮这些可怜的虫儿们了!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子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只腿。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完成这套程序,足足用了近20分钟。

⑿苏格拉底浑身浸透了了汗水。他本来还想再帮一只虫儿的忙,但已经没有这个勇气了。

⒀更为糟糕的是,苏格拉底后来发现,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却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又晃,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⒁第二天,孩子们看见爬满笼子的美丽的蝉,高兴得又蹦又跳。他们实在不忍心让这些美丽的小东西再关在笼子里。他们打开笼门,让它们恢复自由。蝉儿们鸣叫着从笼中飞出,飞进了绿阴。末了,笼中只剩下了一只蝉,一只缩着翅膀瘸着腿的蝉。

1.文章第⑵段中“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⑸段中“神秘的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⑽段连续运用几个问句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体会第⑾段中“非常小心”“极其轻柔”两个词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⒀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苏格拉底的做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