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根据意思写词语。
1.想象不到的不平凡事情。(___
2.非法占据,霸占地方。(___
3.比喻共同经历艰难困苦的日子。(___
4.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植树还要爱树

植树的好处可多啦。树长大了,树叶不仅可以给人遮阴,可以使空气清新,还可以减弱噪音。树干可以用来盖房子,做家具和造纸。在街道、宅旁植树,还可以洁净空气和美化环境。

但是,植树还要爱树,才能保证种一棵活一棵。

刚种下去的小树苗特别需要水,如果很长时间不下雨,或者小树周围的土地非常干,那么每天都要浇水,一直浇到幼苗成活。树根是树木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人们常说,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这个道理。新栽的小树根扎得不深,如果经常摇晃,新长出来的细根很容易折断,树根吸收不到水分,树就会枯死。树怕剥皮,就是因为树皮里有许多输送营养的小管,如果把树皮剥了,树得不到养料就会死的。树皮破了,细菌侵入树身,树也会得病。另外,新栽的小树比较“娇气”,不能折断它的枝干,如果把主干弄断了,树就会生出许多侧枝。这样的树既不好看,也不能成材。

1.课文一共有(___)个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讲了“一要”“三不要”请答一答。
“一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不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树木对人类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出正确的读音
环境(chǔ chù)________ 情不自(jīn jìn)________
天杨柳(cēn cān)________ 创造奇(jī jì)________
生命归宿(sù shù)________光粼粼(pō bō)________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________
②非法占据、霸占。   ________
③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________
④一再,多次。       ________
⑤对人谦恭有礼貌。   ________
⑥以财物帮助。       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绿色的波浪”是指____________ ;
“粼粼的波光”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成为另一种东西。”其实“另一种东西”并非只有一种东西,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用“列出要点”的形式简要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能不能替换成括号中的词,请说出理由。
1.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种植)了这块绿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挡)住了它的凶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加点的字词。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
擎: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  坠:_______________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风雨同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已经八十一岁了,知道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终:_______________ 
4.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
不紧不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年春天樱花盛开,花团锦簇,许多行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C.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D.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轮车夫

①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②她抱着正发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③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瞧了瞧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把拦住:“哎,车是我先叫的,我也着急回家呢。”女人停下脚步,惶恐地看着车夫,生怕车夫送那位中年男子回家,自己发着高烧的孩子因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导致病情严重。

④车夫想了想,说:“你们谁肯出二十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二十,心也太黑了!”“别啰唆,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儿?”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二十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二十就二十。”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⑤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二十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⑥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仲手去口袋里掏钱。“大妹予,快带孩子进夫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二十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女人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掉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了。站在这浓浓的夜色之中,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表面在描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其作用还有(   )。
A.突出小城夜景的美B.突出女人焦急的心情
C.突出小城冬夜的冷D.与后文车夫的品质相照应
3.第⑥段画“______”的句子细致描写了车夫与女人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站在这浓浓的夜色之中,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请结合短文内容,想象当时“她”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