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不知疲倦的人
陈景润是个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人。
当黎明来到之前,大地还是一片寂静的时候,陈景润住的小屋里已经响起朗读外语的声音;当曙光初照时,他床头已积起了许多数学演算手稿;上班铃声还未响呢,他已来到图书馆门口等待开门。
他每天进入图书馆,就沉浸在书海之中,忘掉一切。
有一次,已是中午时刻,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下班时间早已过了,管理人员大声问馆里是否有人,没有回答,管理员锁好门去吃午饭了。这时候陈景润才觉得要回去吃饭了,但他走到门口发现门反锁着,就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重新走回书库去看书。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陈景润在灯下,不是写论文就是研究法文、德文的数学书籍,常常到深夜,他才踏着清亮的月光迈向宿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就是这样紧追着时间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迈进。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孜孜不倦:
(2)夜幕降临:
2.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按(       )顺序记叙(               )的事,表示顺序的词语是:(         )→(         )→(         )。
3.陈景润是个(               )的人。从哪些具体事例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哪些感想?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井冈山的早晨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早晨,我在井冈山的茨坪宾馆的窗前,眺望对面那些幽暗环抱的山峰。其中,有一个峰顶,最先被透过山外青山而照射过来的一道朝阳的光辉照红了。它先是微红的,然后渐红了,殷红了,然后像一朵燃烧的火焰似的火红了,深红了,以至赤红了,以至像一朵迎向天空、含苞未放的荷花紫红了,赭红了,红得耀眼,红得美丽。

一转眼,太阳已升上来了。那红色的峰顶也变为翠绿色的峰顶。只见翠绿的群峰环抱着茨坪和黎明。一切被照彻。井冈山上的太阳,比哪儿都更光亮、明净。

1.读文章填“红”字。
井冈山的一个峰顶,先是(_____)的,然后(_____)了,(_____)了,然后像(________)了,(_____)了,以至(_____)了,以至像(________)了,(_____)了,红得(_____),红得(_____)。
2.根据句子写出词语。
从高处远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中心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乐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乌鸦        

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洞里。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他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

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口。狐狸说( )( )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 )远远超过小麻雀( )( )乌鸦心想( )哼( )你又想来骗我了( )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 )就不理狐狸( )狐狸又说:“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 乌鸦还是不理睬。她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气了,她张口反击:“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1.给第二自然段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
2.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3.把“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改成带“把”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手术成功了
一天放学,我回到家,打开鸡窝,高兴得叫起来:“成功了!成功了⋯⋯”爸爸听了连声问:“什么成功了?”“试验成功了。”我一边说一边拉着爸爸来到鸡窝前,指着那只吃了塑料管的小鸡说:“鸡嗉里的塑料管‘消化’了。”“哪有这种事?”“不信你摸摸看。”爸爸一摸鸡嗉,更惊奇了,问我是怎么回事,我高兴地向爸爸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自从发现小鸡误吃了不能消化的塑料管后,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把小鸡嗉里的管子取出来呢?我左思右想,突然眼睛一亮:有了?医生能给病人剖腹取出瘤块,使病人康复,难道鸡嗉就不能剖开吗?我就借它做个试验吧。于是我第一次当了外科医生,我想好了动手术的步骤后,拿来消毒药水、剪刀、镊子、针线⋯⋯并请小表弟做我的助手。
手术台就是小椅子。我让小表弟把鸡仰在椅子上,按住小鸡的脚和头部,不让它乱动。我先用剪子剪去鸡脖子下的毛,然后用棉花蘸上消毒药水擦洗要开刀的部位,又用一只手捏着鸡嗉上的皮,先划破鸡皮再刺破鸡嗉,这时,鸡“叽叽”地乱叫起来。看来小鸡痛苦的样子,我的手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但是为了小鸡的生命,为了试验,我还是硬起头皮,继续将口子划大,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镊子伸进鸡嗉,夹住管子的一端,慢慢拔了出来。这时从刀口处冒出许多红色的血和气泡,小鸡发出无力的叫声,我心里一阵紧张,连忙用针线将伤口缝好。
手术后,我把“小病号”放在温暖的窝里。小鸡两眼眯着,缩着脖子,蹲在角落里,一动也不动。我既希望着又担心着。今天,我回来,看到小鸡不但没死,反而能找食吃了,这不是说明手术成功了吗?爸爸听到了我的介绍,忍不住哈哈地笑起来,夸我敢想敢干,将来可以当医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担心(________) 温暖(__________) 紧张(_________) 成功(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正确的是(     )。
A. 康复:文中指的是病人的病情得到治疗,恢复了健康
B. 左思右想:指多方面地思考一个问题。
C. 文中的鸡的嘴巴下面的那块肉。
3.在“我既希望着又担心着。”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既希望手术成功,又不希望手术成功。
B. 我对做不做这个手术很纠结,又想做又怕麻烦。
C. 我希望手术能成功,但同时又担心手术万一失败了,担心小鸡会死。
4.按照指定的分段,第二段主要写的是(    )
A. 写手术前的准备。
B. 写我在给小鸡作手术前的准备以及做手术的过程。
C. 介绍如何做的手术。
5.作者给鸡动手术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 (多选)
A.手术前考虑细致、周到,准备充分B.敢想敢干
C.手术时小心、认真D.小鸡的命大,我的运气好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知了
山上有一种蝉,叫声特别奇异,总是吱的一声向上拔高,沿着树木、云朵,拉高到难以形容的地步。然后,在长音的最后一节突然以低音“了”作结,戛(1)然而止。倾听起来,活脱脱就是:
知——了!
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的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形声与会意。从前,我一直以为蝉的幼虫名叫“蜘蟟”,长大蝉蜕之后就叫作“知了”了。
蝉,是这世间多么奇特的动物,它们的幼虫长住地下达一两年的时间,经过如此(  )(2)长的黑暗飞上枝头,却只有短短一两星期的生命。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才会感慨:“惠蛄不知春秋!”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声量应该属(  )(3)音一类,因为声音(  )(4)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只有单节没有变化的长音。
但是,我们总喜欢听蝉,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界的咏叹。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听万蝉齐鸣,会使我们心中荡漾,想要学蝉一样,站在山巅长啸。
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孟浩然有一首写蝉的诗,中间有这样几句: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 想起这首诗 就觉得 知了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  什么时候 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 一边心里坦然明了 对自己说 知了 关于生命的实相 我明白了
1.给文章标注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填入合适的字,正确的选项是(    )
A. gā;慢;噪;即    B. jiá ;漫;噪;既    C. jiá;漫;燥;既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3.下面对“知了”的理解有误的是(    )
A. 知了叫的时候先一声讥讽的长音“吱”,之后突然以低音“了”作结,听起来就像“知也”,也因此而得名。
B. 知了的声音算得上优美,因为是有变化的长音。
C. 人们喜欢听蝉声,是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对世界的咏叹。
4.联系上下文,对“惠蛄不知春秋”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 知了不知道春天和秋天的季节划分。
B. 知了生命短暂,不会在春天和秋天存活的。
C. 知了生命短暂,只在夏天存活,不知道春天和秋天。
5.文中介绍的“知了”有什么特点? (  )  (多选)
A.生命力强B.只有一两周的生命C.叫声大而尖D.声音是没有变化的长音
6.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关于“生命的实相”,正确的理解是(  ) (多选)
A. 蝉的幼虫在地下苦熬只为飞上枝头鸣叫的短暂的生命,与我们大部分把半生的光阴用于学习很相像;
B. 一旦我们获得所谓的成功,我们的光阴也将逝去,就像迎来秋天的蝉一般;
C. 人的一生中蝉一样,通过漫长的努力,去追求成功的自我满足。
7.文中______了孟浩然的一首有关蝉的诗,目的是____________。(  )
A. 引用;借诗中的“悲怀”引出自己对于“生命的实相”的思考
B. 借用;抒发自己听到蝉声的悲凉心情
C. 引用;由蝉声自然联想到了这首诗,感叹蝉儿的生命短暂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本阅读。
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它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这阵儿,蝉儿长久地趴在树上,恢复着体力,准备开始它的歌唱生涯。
1.这段主要写了(     )
A. 写蝉儿趴在树上。
B. 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C. 写蝉儿脱壳后非常累。
2.这段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想象    C. 拟人
3.语段写出了(     )之情。
A. 作者对蝉儿的羡慕    B. 作者对蝉儿的喜爱    C. 作者对蝉儿的好奇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巩固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是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__。(     )
A. 眼睛、花椒籽    B. 眼睛、花椒    C. 花椒籽、眼睛
2.读了短文,你知道了蝉脱壳过程的部位顺序依次是(     )。
A. 头、脚、尾、背    B. 背、头 、尾、脚    C. 背、头、脚、尾
3.“金蝉脱壳”在原文中的意思:指______。现比喻:____________。  (    )
A. 蝉脱去外壳的过程;脱去伪装却让人不能察觉
B. 蝉脱去外壳的过程;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4.这部分的第二自然段里,重点描述了刚出壳的蝉儿身体的奇迹般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
A. 翅膀;身体     B. 颜色;大小    C. 翅膀;颜色
5.金蝉脱壳后最令人惊奇的是蝉儿身体颜色的神奇变幻,主要是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部位的颜色变化。(   )
A. 全身;翅膀;触角    B. 背;翅膀;触角    C. 肚子;翅膀;触角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任其挣扎
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据说它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筋疲力尽,停了下来。我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然而,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个肿胀的小虫。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着蠕动,直到死亡的来临。
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翅膀。
我望着花园里飞舞的蝴蝶,突然真正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奋斗,人生永远不可能完整,就像没有挣扎的蝴蝶,永远不可能飞翔。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______)
②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______)
2.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我们可以知道小蝴蝶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蝴蝶为什么始终没有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bó)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音乐,通常的猜想却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我与蝉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      )从未停止过歌唱。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歌唱者”指的是        
3.第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请你用“     ”画出来。
4.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段。
5.“这个意见是错误的”中的“这个意见”指的是    。法布尔说“这个意见是错误的”,是因为            
                                                 
6.作者为什么说蝉非常喜欢唱歌?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   )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    )着,(    )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     )去,又敏捷地向前(    )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     ),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蝉身体的各部分是分先后出来的,顺序是背—  脚—     。其中,作者重点写的是       的情景。
3.作者把蝉的眼睛比作“       ”,这一比喻,突出了蝉的眼睛“     ”的特点。
4.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蝉的背上保护甲的颜色,从极淡的绿色,变成了深绿色。
B.“整个动作”指的是蝉脚出壳的动作。
C.文中画“”的句子是拟人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