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不知疲倦的人
陈景润是个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人。
当黎明来到之前,大地还是一片寂静的时候,陈景润住的小屋里已经响起朗读外语的声音;当曙光初照时,他床头已积起了许多数学演算手稿;上班铃声还未响呢,他已来到图书馆门口等待开门。
他每天进入图书馆,就沉浸在书海之中,忘掉一切。
有一次,已是中午时刻,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下班时间早已过了,管理人员大声问馆里是否有人,没有回答,管理员锁好门去吃午饭了。这时候陈景润才觉得要回去吃饭了,但他走到门口发现门反锁着,就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重新走回书库去看书。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陈景润在灯下,不是写论文就是研究法文、德文的数学书籍,常常到深夜,他才踏着清亮的月光迈向宿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就是这样紧追着时间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迈进。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孜孜不倦:
(2)夜幕降临:
2.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按(       )顺序记叙(               )的事,表示顺序的词语是:(         )→(         )→(         )。
3.陈景润是个(               )的人。从哪些具体事例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哪些感想?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手术成功了
一天放学,我回到家,打开鸡窝,高兴得叫起来:“成功了!成功了⋯⋯”爸爸听了连声问:“什么成功了?”“试验成功了。”我一边说一边拉着爸爸来到鸡窝前,指着那只吃了塑料管的小鸡说:“鸡嗉里的塑料管‘消化’了。”“哪有这种事?”“不信你摸摸看。”爸爸一摸鸡嗉,更惊奇了,问我是怎么回事,我高兴地向爸爸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自从发现小鸡误吃了不能消化的塑料管后,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把小鸡嗉里的管子取出来呢?我左思右想,突然眼睛一亮:有了?医生能给病人剖腹取出瘤块,使病人康复,难道鸡嗉就不能剖开吗?我就借它做个试验吧。于是我第一次当了外科医生,我想好了动手术的步骤后,拿来消毒药水、剪刀、镊子、针线⋯⋯并请小表弟做我的助手。
手术台就是小椅子。我让小表弟把鸡仰在椅子上,按住小鸡的脚和头部,不让它乱动。我先用剪子剪去鸡脖子下的毛,然后用棉花蘸上消毒药水擦洗要开刀的部位,又用一只手捏着鸡嗉上的皮,先划破鸡皮再刺破鸡嗉,这时,鸡“叽叽”地乱叫起来。看来小鸡痛苦的样子,我的手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但是为了小鸡的生命,为了试验,我还是硬起头皮,继续将口子划大,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镊子伸进鸡嗉,夹住管子的一端,慢慢拔了出来。这时从刀口处冒出许多红色的血和气泡,小鸡发出无力的叫声,我心里一阵紧张,连忙用针线将伤口缝好。
手术后,我把“小病号”放在温暖的窝里。小鸡两眼眯着,缩着脖子,蹲在角落里,一动也不动。我既希望着又担心着。今天,我回来,看到小鸡不但没死,反而能找食吃了,这不是说明手术成功了吗?爸爸听到了我的介绍,忍不住哈哈地笑起来,夸我敢想敢干,将来可以当医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担心(________) 温暖(__________) 紧张(_________) 成功(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正确的是(     )。
A. 康复:文中指的是病人的病情得到治疗,恢复了健康
B. 左思右想:指多方面地思考一个问题。
C. 文中的鸡的嘴巴下面的那块肉。
3.在“我既希望着又担心着。”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既希望手术成功,又不希望手术成功。
B. 我对做不做这个手术很纠结,又想做又怕麻烦。
C. 我希望手术能成功,但同时又担心手术万一失败了,担心小鸡会死。
4.按照指定的分段,第二段主要写的是(    )
A. 写手术前的准备。
B. 写我在给小鸡作手术前的准备以及做手术的过程。
C. 介绍如何做的手术。
5.作者给鸡动手术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 (多选)
A.手术前考虑细致、周到,准备充分B.敢想敢干
C.手术时小心、认真D.小鸡的命大,我的运气好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本阅读。
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它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这阵儿,蝉儿长久地趴在树上,恢复着体力,准备开始它的歌唱生涯。
1.这段主要写了(     )
A. 写蝉儿趴在树上。
B. 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C. 写蝉儿脱壳后非常累。
2.这段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想象    C. 拟人
3.语段写出了(     )之情。
A. 作者对蝉儿的羡慕    B. 作者对蝉儿的喜爱    C. 作者对蝉儿的好奇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巩固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是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__。(     )
A. 眼睛、花椒籽    B. 眼睛、花椒    C. 花椒籽、眼睛
2.读了短文,你知道了蝉脱壳过程的部位顺序依次是(     )。
A. 头、脚、尾、背    B. 背、头 、尾、脚    C. 背、头、脚、尾
3.“金蝉脱壳”在原文中的意思:指______。现比喻:____________。  (    )
A. 蝉脱去外壳的过程;脱去伪装却让人不能察觉
B. 蝉脱去外壳的过程;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4.这部分的第二自然段里,重点描述了刚出壳的蝉儿身体的奇迹般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
A. 翅膀;身体     B. 颜色;大小    C. 翅膀;颜色
5.金蝉脱壳后最令人惊奇的是蝉儿身体颜色的神奇变幻,主要是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部位的颜色变化。(   )
A. 全身;翅膀;触角    B. 背;翅膀;触角    C. 肚子;翅膀;触角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   )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    )着,(    )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     )去,又敏捷地向前(    )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     ),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蝉身体的各部分是分先后出来的,顺序是背—  脚—     。其中,作者重点写的是       的情景。
3.作者把蝉的眼睛比作“       ”,这一比喻,突出了蝉的眼睛“     ”的特点。
4.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蝉的背上保护甲的颜色,从极淡的绿色,变成了深绿色。
B.“整个动作”指的是蝉脚出壳的动作。
C.文中画“”的句子是拟人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chù)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向后去(ānɡ yǎnɡ)   协(tiáo diào)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   )  抽动(   )  恋恋不舍(      )
3.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4.作者写金蝉脱壳时,按照顺序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壳的过程,显得非常有条理。
5.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        ),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    ),先是(    )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    )。接着,头(      ),前面一双(      )大眼睛,像(        )一样(     )。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    )着,(    )。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    )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      )。

1.根据原文填空。
2.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   )的情景。
A.蝉脱壳前B.蝉脱壳时C.蝉脱壳后
3.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分先后出来的顺序是:
(    )→(    )→(    )→(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天山之夏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热就被远远地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的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高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到那阳光透射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如果说进到天山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了,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嫩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丝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的成丈高的野花,花朵赛过八寸的玛瑙盘,花瓣儿赛过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微伸一手,就可以捧到满怀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华呢?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  酷热(      )  繁荣(      )
2.根据短文意思,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的    
A.密林B.猎人C.动物多D.山形山色   E.繁花   F.溪流
3.“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丝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作者把野花比作                     ,写出了野花的                              
4.把文章最后一句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5.读了这篇短文,天山的夏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简要地写下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