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井冈山的早晨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早晨,我在井冈山的茨坪宾馆的窗前,眺望对面那些幽暗环抱的山峰。其中,有一个峰顶,最先被透过山外青山而照射过来的一道朝阳的光辉照红了。它先是微红的,然后渐红了,殷红了,然后像一朵燃烧的火焰似的火红了,深红了,以至赤红了,以至像一朵迎向天空、含苞未放的荷花紫红了,赭红了,红得耀眼,红得美丽。

一转眼,太阳已升上来了。那红色的峰顶也变为翠绿色的峰顶。只见翠绿的群峰环抱着茨坪和黎明。一切被照彻。井冈山上的太阳,比哪儿都更光亮、明净。

1.读文章填“红”字。
井冈山的一个峰顶,先是(_____)的,然后(_____)了,(_____)了,然后像(________)了,(_____)了,以至(_____)了,以至像(________)了,(_____)了,红得(_____),红得(_____)。
2.根据句子写出词语。
从高处远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中心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乐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乌鸦        

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洞里。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他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

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口。狐狸说( )( )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 )远远超过小麻雀( )( )乌鸦心想( )哼( )你又想来骗我了( )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 )就不理狐狸( )狐狸又说:“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 乌鸦还是不理睬。她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气了,她张口反击:“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1.给第二自然段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
2.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3.把“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改成带“把”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知了
山上有一种蝉,叫声特别奇异,总是吱的一声向上拔高,沿着树木、云朵,拉高到难以形容的地步。然后,在长音的最后一节突然以低音“了”作结,戛(1)然而止。倾听起来,活脱脱就是:
知——了!
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的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形声与会意。从前,我一直以为蝉的幼虫名叫“蜘蟟”,长大蝉蜕之后就叫作“知了”了。
蝉,是这世间多么奇特的动物,它们的幼虫长住地下达一两年的时间,经过如此(  )(2)长的黑暗飞上枝头,却只有短短一两星期的生命。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才会感慨:“惠蛄不知春秋!”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声量应该属(  )(3)音一类,因为声音(  )(4)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只有单节没有变化的长音。
但是,我们总喜欢听蝉,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界的咏叹。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听万蝉齐鸣,会使我们心中荡漾,想要学蝉一样,站在山巅长啸。
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孟浩然有一首写蝉的诗,中间有这样几句: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 想起这首诗 就觉得 知了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  什么时候 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 一边心里坦然明了 对自己说 知了 关于生命的实相 我明白了
1.给文章标注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填入合适的字,正确的选项是(    )
A. gā;慢;噪;即    B. jiá ;漫;噪;既    C. jiá;漫;燥;既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3.下面对“知了”的理解有误的是(    )
A. 知了叫的时候先一声讥讽的长音“吱”,之后突然以低音“了”作结,听起来就像“知也”,也因此而得名。
B. 知了的声音算得上优美,因为是有变化的长音。
C. 人们喜欢听蝉声,是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对世界的咏叹。
4.联系上下文,对“惠蛄不知春秋”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 知了不知道春天和秋天的季节划分。
B. 知了生命短暂,不会在春天和秋天存活的。
C. 知了生命短暂,只在夏天存活,不知道春天和秋天。
5.文中介绍的“知了”有什么特点? (  )  (多选)
A.生命力强B.只有一两周的生命C.叫声大而尖D.声音是没有变化的长音
6.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关于“生命的实相”,正确的理解是(  ) (多选)
A. 蝉的幼虫在地下苦熬只为飞上枝头鸣叫的短暂的生命,与我们大部分把半生的光阴用于学习很相像;
B. 一旦我们获得所谓的成功,我们的光阴也将逝去,就像迎来秋天的蝉一般;
C. 人的一生中蝉一样,通过漫长的努力,去追求成功的自我满足。
7.文中______了孟浩然的一首有关蝉的诗,目的是____________。(  )
A. 引用;借诗中的“悲怀”引出自己对于“生命的实相”的思考
B. 借用;抒发自己听到蝉声的悲凉心情
C. 引用;由蝉声自然联想到了这首诗,感叹蝉儿的生命短暂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任其挣扎
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据说它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筋疲力尽,停了下来。我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然而,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个肿胀的小虫。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着蠕动,直到死亡的来临。
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翅膀。
我望着花园里飞舞的蝴蝶,突然真正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奋斗,人生永远不可能完整,就像没有挣扎的蝴蝶,永远不可能飞翔。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______)
②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______)
2.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我们可以知道小蝴蝶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蝴蝶为什么始终没有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bó)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音乐,通常的猜想却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我与蝉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      )从未停止过歌唱。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歌唱者”指的是        
3.第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请你用“     ”画出来。
4.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段。
5.“这个意见是错误的”中的“这个意见”指的是    。法布尔说“这个意见是错误的”,是因为            
                                                 
6.作者为什么说蝉非常喜欢唱歌?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蜘蛛是怎样结网的

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杂草、灌木和高大的树木。夏天的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常到这里来玩“藏猫猫”。那时我就发现,这里树与树之间常挂着一张张薄薄的、银白色的网。有时一些小虫掉到网上,便被粘住,无论怎样挣扎,再也飞不了了!这时就有黑色的蜘蛛慢慢地爬过来,从容地把小虫吃掉。这有趣的画面吸引了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这网是怎么织成的呢?它又是用什么织的呢?

长大以后,我仍常常想起小时候的疑问。一天,我又到山上去,忽然,我看见一只蜘蛛正在两棵树间来回爬。我急忙悄悄地拨开树丛,走过去,在离那两棵树不远的地方站住,静静地看着。只见那蜘蛛从一棵树上它的立脚点,引出许多根长度足以到达对面的长丝,于是这些丝就顺风飘呀飘,好像几条透明的带子飘在空中,然后,它时刻用脚去触触蛛丝的固定点。最后,它发现一根丝拉不动了,这根丝已经缠在对面的树上,“天索”架成了。像房子的栋梁一样,它在这条定为蜘蛛网的支撑线上,来来回回再粘几条丝,把它弄成一条粗“缆”。接着又在这条粗“缆”下方,平行地架设第二条“缆索”。蜘蛛爬来爬去,网就在这两条“缆索”上架起来了。

我高兴极了,我终于搞清了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可是,蜘蛛网的长丝又是从哪来的呢?我的疑问还没有完全解决,只好求教于书本了。我回到家里,找出《十万个为什么》仔细地看起来。原来,蜘蛛肚子末端有几对“纺织器”,蜘蛛丝就是从纺织器的小孔里流出来的。蜘蛛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它和蚕丝相像,刚流出来时还是一种发粘的“胶水”,当它一接触空气,马上就变硬而成为丝了。

1.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2.蜘蛛丝是从哪来的?用“  ”画出来。
3.作者通过什么方式弄清楚了蜘蛛结网的?又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了蜘蛛丝的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