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他绝望地号叫着:我不能没有眼睛,不能没有……”喊了一整天,嗓子哑了。他累极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邻床病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开始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现在听见了,那是一个老人的声音:窗外,远远的青山;绿树环绕着小村,村边池塘中(游荡  瓢溺)着鸭子;牧童骑着老牛从夕阳中走来。近处,金黄的麦田,麦穗随着清风微微摇曳;树枝上对对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听着听着,他仿佛看见了青山犹在,夕阳更红的景色。他静静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老人又开始讲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把天边烧红。一架银色的飞机追赶着太阳,在灿烂的阳光中飞翔……”他听着,想象着,那该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再壮丽也看不到了,他又号叫起来:你不要再(夸奖  炫耀)你有眼睛。我恨……”老人停止了讲述,长叹一声,病房死一样寂静,死一样黑暗。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怕这寂静、黑暗,他需要老人的声音。于是,老人又娓娓讲述起来,现在,一弯明月高悬,星星(点缀  装修  装饰)夜幕。薄云徐徐(飘动  飘扬  浮动),星、月含羞地看着大地,看着你和我,祝愿你能重见它们……”听着,听着,他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老人每天给他描绘窗外的景象。不知过了多少日,他终于拆去缠着眼睛的厚厚纱布。他隐约看见眼前的护士、医生,虽然很模糊,但却是看见了。他激动地哭了……突然间,他想起了邻床的那位老人。老人侧坐在床上,眺望着窗外。他冲过去,展开双臂拥抱老人,是你,月亮、星星的祝福,我看见了。什么都能看见了。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

1.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滔滔不绝:________。
全然不知:________。
木然: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选择文中括号内你认为适合的词语。   
(游荡  瓢溺)________着鸭子      不要再________(夸奖  炫耀)
星星________(点缀  装修  装饰)夜幕     徐徐________(飘动  飘扬  浮动)
3.读文中画线句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思考老人为什么要向他描绘窗外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这一句话的含义是(    )
A.老人已经失明的眼睛在“他”心中永远是明亮的。
B.老人的心灵是那样的美好。
C.老人的眼睛虽已失明,但老人的精神在“他”心中是伟大的。
D.“他”对老人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认识。
5.对本文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记叙老人对病友精神上的帮助,表现出老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者对人们美好心灵的赞美。
B.通过“他”对老人的理解,表现出老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C.通过“他”对老人态度的转变,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D.通过“他”住院期间所遇事情的记叙,表现出了人们美好的心灵,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赞美。
6.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人的崇高精神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长亭 、杨柳 、夕阳、日暮 、酒 、秋等。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1.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选择其中的一首写下来,和大家交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是六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小学校园,离开多年的师长,朝夕相伴的小伙伴,临别之际,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通过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后毕业于哈佛大学。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读完文章,让我们也永远的记住了安妮老师的肺腑之言: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必须继续努力,哪一次失败,那一次又重新开始。一旦完成了一个目标,你会觉得你更加强大。!同学们,我们是一个健全人,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从海伦·凯勒的身上我们学到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回放。(10分)
安妮老师的眼睛越来越糟了。一次她对我说,她连一英寸前的东西都看不清了。当医生得知安妮每天要为我拼写5个小时以上的单词时,他震惊了!他叫道:“沙利文小姐,你这是在干蠢事!”为此,我常常谎称已认得书上的字母,其实我连意思都不懂。我知道这是在欺骗自己,但为了她少重复几次,眼睛多休息几次,我愿意这样做。
教我说话也使安妮费了不少心。说话时,她把我的双手放在她脸上,让我仔细体嘴唇,咽喉的运动。我跟着她一次又一次重复单词和句子。开始我的发音含混不清、南腔北调,但是经过不断地练习,我总算能说一些大家都可以听懂的话。我得感谢安妮给我这份宝贵的礼物——说话的能力。
正是由于安妮老师不断地鼓励,才使我在她离开人世之后,照着她的话顽强地走下去。她常常对我说:(     )发生什么事,(   )必须继续努力,在哪儿失败,就在哪儿重新开始。一旦完成了一个目标,你就会觉得自己更加强大。我坚信老师的这段肺腑之言,因为没有人能数得清安妮老师的尝试,失败然后征服的次数。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医生说安妮老师在干“蠢事”,指的是: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的构段方式。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5) 读一读画曲线的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朋友之间的相处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
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一个笑笑的回答说:“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沃野——
铭记——
(2)短文中被打的人做了哪两件事?
                                                                                    
(3)读一读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4)读了短文后你对朋友之间的相处有什么新的认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生勤奋的鲁迅先生
伟大的鲁迅先生,一生勤奋,极少有闲暇休息的时候。就在他逝世前,身体已经非常坏的那段日子里,仍然紧张地工作着。
我们从他的日记中可以得知下面这些动人心魄的事实:
1936年8月1日,鲁迅体重只有38.7公斤,肺已烂掉4/5,肋膜间积水,一直发高烧。8月7日,一位日本医生为他第一次抽出肋膜积水200毫升。当时一位欧洲肺病专家,在给他检查身体以后,十分惊异地说:“若是欧洲人,五年前就死去了。”就是在身体这样不好的情况下,鲁迅从8月1日到10月19日逝世这段短时间里,共给青年作者和友人写93封信和14篇文章。逝世前11天,他为了支持木刻艺术这一当时的革命新生物,带病参加了全国第二次木刻流动展览会,同青年木刻工作者亲切谈话,并照了相,逝世前一天还在记日记。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生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1)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闲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
动人心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 同学们,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鲁迅先生也说,“时间就是生命”。你认为时间是什么呢?请你仿照这两句话写句子。(2分)
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____________。
时间就是____________。
(3) “时间就是生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老师把帽子拿给我,我知道我们要出去了,要到温暖的阳光中去。我们去到井边,有人吊水,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 (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 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我领悟了 w-a-t-e-r的手势指的正是那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心灵,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
1.为句中加线词找一个可以替代的词。
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
“凝聚”可换为                      
2.用“清凉”一词修饰“水”好理解,而作者还用了“奇妙”一词修饰“水”,这是为什么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3.沙利文老师用什么方法教会了作者“水”这个字?
4.谈谈学会“水”这个字对作者来说有什么意义,并在课文中画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5.这段话可分为三层,请用“||”在文中标出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链接。
海子又是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
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娘老远就看见海子赤着双脚, 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
娘愣住了,爹也愣住了。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默默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站在院里一动不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愣住:                                     
怯怯地:                                     
2.“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默默流泪。”这是       描写。
“猛地”和“紧紧”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吗?                 。这两个词有什么作用?                              
3.看见海子回家,爹和娘为什么都愣住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忆读书(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  )念作“岂”(  ),把“诸”(  )念作“者”(  )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1.为文中加点的字写上正确的拼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二段中“含泪上床”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部分的讲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句子,回答问题

每当我回顾过去的岁月,都深深地被安妮老师的智慧所感动。她理解我,因为她自己就有一段类似的经历。

1.联系上下文,解释
类似: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在文中是_____段,起着______的作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