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
13 人物描写一组
部编版
|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冰
村晚
2 祖父的园子
3 月是故乡明
4 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 草船借箭
6 景阳冈
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习作: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我爱你,汉字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送元二使安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 军神
11 青山处处埋忠骨
12*清贫
习作:他 了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摔跤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两茎灯草
14 刷子李
习作例文
我的朋友容容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六单元
15 自相矛盾
16 田忌赛马
17 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18 威尼斯的小艇
19 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
22 手指
23*童年的发现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293
道相关试题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动作描写
1.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 )
2.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 )
3.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 )
4.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 )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词语是对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人物性格的概括,你觉得属于祥子性格的词语是
( )
,属于严监生性格的词语是
( )
。
A.爱财如命
B.热爱生活
C.小气
D.吝啬
E.积极向上
F.正直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将主人公作品和作者用线连起来。
小嘎子
《骆驼祥子》
徐光耀
严监生
《儒林外史》
吴敬梓
祥子
《小兵张嘎》
老舍
类型:连线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下面语段中的括号里填入表示动作的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 ),脚一( ),猛地( )了起来,左脚尖( )住起跑线,膝盖一( ),稳稳地( )着。他的双臂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 ),那架势,就像一只准备起飞的雄鹰。
A.撑 踮 跳 顶 弯 蹲 冲
B.撑 踮 爬 顶 弯 蹲 倾
C.踮 撑 爬 踩 弯 蹲 倾
D.撑 踮 跳 踩 蹲 弯 冲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摔跤》的作者是徐光耀写的。
B.所有人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
C.晚饭期间,小明不顾吃饭,一直乐呵呵地埋头玩手机。
D.夜幕笼盖了大街、小巷、树木、房屋和街道。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词语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她嘴上说话比蜜还甜,却在暗中
算计人,真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
A.兜圈子
B.撂挑子
C.下绊子
D.扣帽子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哪一项最有可能是“鵮架”中“鵮”字的意思?
( )
A.陷阱
B.水势很大
C.讽刺
D.尖嘴的家禽或鸟啄东西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冷
绊
子 搅
拌
B.
颧
骨
灌
溉
C.
揩
眼泪
楷
模
D.
监
生
监
视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并完成练习。
①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 )
②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 )
。
(1)句①中描写小嘎子动作的词语有
_____
,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嘎子
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句②选自
___
写的《
___
》,从这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车夫。
(3)仿照上面两个句子中的任意一句,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突出他(她)的特点。
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1)指公鸡打架时,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
( )
(2)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