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背书
我是个爱静的人,(  )是早起背书,(  )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中学时,我就选中了校园墙角的一溜猪舍。其实,除了猪粪的气味,那是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石子铺的小道,青石砌的圈栏,薄薄的雾气,冰冰凉的青石板。坐在上面背书,真是清新爽快。除了背诵文史地英语外,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那是本很旧的《唐诗三百首》,发黄的麻纸,竖排版,繁体字,石印。一首一首,一页一页,在晨风轻拂的油灯下,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日子,一个又一个的日子,都从油灯下,从我朗朗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
对于我的惊扰,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它们又哼又撞,甚至跳起来用嘴拱我放在圈栏上的煤油灯。但日子久了,便习以为常。
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猪圈位于校园一隅,冷风从低矮的围墙呼呼而入。为了煤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下,无声地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我的两只脚也溃烂成疮,袜子与脚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更为严重的是,我早起背书缺了觉,一回到家,倒头便睡,七天七夜,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可把母亲吓坏了。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读画线的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每天都会看书,为什么要选择冬天看书的情景来写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你看书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岩石生蛋
听说贵州省的三都县一个村庄出现了岩石生蛋的奇事。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几个圆滑的石头,作凳子用。
与鸡蛋不同,石蛋硬梆梆的,不怕摔不怕砸,坐在上面还挺舒服的哩!这些石蛋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探索欲望驱使着我们,一定要上去看个究竟。在七十多米高的一块悬岩绝壁上,我们看到了最壮观的岩石生蛋奇观。悬岩仅有十几米长,高两米左右,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等待降生的石蛋布满了整个悬岩,就像有一排母鸡正在生蛋一样,有的只露出一点蛋头,有的已露出一半,有的已挤出岩石就要降生大地。生下的石蛋掉在岩下,大小不等,轻的也有几十千克重。石蛋为青赤色,表面有如原木断面般的纹路,纹理(清楚清晰)。
今天我们的运气不错,碰巧一个石蛋就要降生了。村民用手轻轻一碰它,石蛋(居然果然)脱岩而出,一个圆溜溜的石蛋坠落于地。
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
香港大学地质系陈龙生先生认为,这地方的山岩处在“下沉盆纪”地质层上,已形成四五亿年。在岩石的形成和以后的挤压中,由于成分的差异和形状的不同而产生蛋形石。又有的地质学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蛋”岩石与周围岩石的成分不同,经过上亿年的沧桑,相继脱离原岩石,掉落下来。还有的地质学家与生物学家通过石蛋外表的木纹状纹理分析认为,可能是岩石中含的特异矿物质,在地壳运动中受地热形成一种结晶体,又在地壳运动的驱动下逐渐脱离原岩石,形成石蛋。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    )的情景。读读画线部分的语句,你发现句式有什么特点?请你试着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岩石生蛋”有趣吗?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的奇闻趣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这段话告诉我们的是除了勤学好问,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兴许”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
3.沈括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懂了吗?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其中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觉得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学无止境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一群机械系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次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他们认为毕业考试只是很容易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们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个讨论题。
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呈现出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五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
“有几个人答完了四个?”
仍旧没有人举手。
“三个?”“两个?”
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
“那么一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一个了吧?”
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接着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但是你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时间消逝,这位教授的名字已经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
1.从文中找出描写考试前后学生表情变化的词语。
①开考前:________;②开考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卷时:________;④收卷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学生考前的自信和考后的沮丧作对比,说明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B.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叙事清楚,结构紧凑。
C.文章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波澜起伏。
D.文章通过写教授对这次考试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
3.从文中可以看出,在这次毕业考试中,没有一个学生答完一个问题,这是一次失败的考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①清之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②诚哉,斯言!
③“环滁皆山也”,这是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之首句。历代多少文人墨客皆以为这是“神来之笔”。然而,有人认为这一句乃是《醉翁亭记》名篇中的“玉中之瑕”。因为滁县除了城西、西北方向有山外,其他方向都不见山。据有关人士研究证实,数百年来滁县的地形地貌变化不大,故“环滁皆山”的描述有观察失真、概括失当之谬。
确实,如果没有怀疑的精神,怎能将神来之笔称为玉中之瑕?
⑤大凡有成就者都有一种怀疑精神。少年时代的鲁迅受的是儒家的传统教育,但对道学家所津津乐道的“二十四孝”,如什么“哭竹生笋”“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故事,表示“可疑”和“不解”,甚至产生反感。他最终与传统的封建信条决裂,成为封建社会的“贰臣逆子”,抨击旧社会的斗士,写出了《狂人日记》和许多杂文名篇。其实如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有大成就,都是因为他们不为旧学说所束缚,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才在他们研究的领域内闯出一条新路来。
⑥当然,提倡怀疑精神,并不意味着瞎疑、乱疑。疑应该建立在认真思考、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试想:如果不作实地调查,对“环滁皆山”提出疑义是不可能的。
⑦在提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今天,我们应当发扬“学贵有疑”的精神。
1.作为本文的题目最合适的是(    )
A.学与疑
B.学贵有疑
C.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第③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写出这个例子证明了作者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围绕                 这句话列举了               等中外名人的故事。
4.读了这篇短文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  ”在片段中标出。
2.补充文中诗句。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___________。”文中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沈括,   (朝代)科学家,创作了科学巨著《      》;从文中可以看出沈括是个                 的人。
4.用“  ”画出能解答“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这一问题的答案。
5.选段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乌鸦

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洞里。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他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  

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口。狐狸说□□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就不理狐狸。狐狸又说:“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 乌鸦还是不理睬。她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气了,她张口反击:“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1.给第二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3.把“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改成带“把”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眼珠一转”的。
5.说说乌鸦为什么又一次上了狐狸的当?                                                                                                                                                     
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
7.知识创新题:乌鸦应该怎样才能既保住嘴上的肉,又回击狐狸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