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下面句子的对错。(4分)
①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可以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②《鹿和狼的故事》的作者是胡勘平,文中提到的总统是德国人。(   )
③“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表达了人类与大家密不可分的关心。(   )
④“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选自《青山不老》。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法官巧断案。(对的打“√”,错的打“×”)
1.“美穗子像见到自己阔别多年的父亲一样,紧紧握着将军的手,泣不成声。”是个比喻句。    (____
2.《世界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世界各国童企盼和平的美好愿望。(____
3.《相片》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孙利。  (____
4.《相片》这篇文章相片上的人是聂荣臻将军。 (____
5.《地球万岁》这首诗是在歌咏地球。 (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正误。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1840年10月6日。   (_____
2.2005年2月9日二战老兵聚首北京,签署了《北京和平宣言》。(_____
3.宣言内容以中、英、俄、法、西五种语言镌刻在北京和平墙表面。(_____
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把火烧圆明园的英国和法国称为强盗。(_____
5.《欢乐颂》的作者是德国伟大的诗人莎士比亚。     (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表现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十分逼真。                                              (       )
2.“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写出了姥姥是个热心肠、心地善良的人。                                                            (       )
3.“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表现了姥姥的勤劳,与剪纸没关系,不应该写。                            (       )
4.“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形象地表现了姥姥高超而娴熟的剪纸技艺。                                                 (       )
5.“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意思是说剪多了,剪的时间长了,剪起来就娴熟了。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悦耳至极”与“无微不至”中的“至”字义相同。                       (______
2.“有求必应、刻舟求剑、精益求精、供不应求”四个词 中的“求”字意思都不相同。
______
3.《姥姥的剪纸》一文,以“剪纸”为线索,既表现了姥姥对“我”浓浓的爱,又流露出“我”对姥姥的思念。                                                (______
4.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______
5.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作者是叶圣陶。                               (_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表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由衷赞美之情。(_____)
2.“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