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过程中DNA聚合酶在模板链上不断移动 |
B.②过程中利用细胞核内核糖体识别mRNA的起始密码子 |
C.每天傍晚PER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数量达到最多 |
D.TIM基因缺失将导致PER蛋白在白天不断积累 |
A.蛋白复合体Ⅳ处O2与H+结合生成水需要电子传递链传递来的e- |
B.当H+由线粒体基质被转运到线粒体膜间隙时,会推动ATP的合成 |
C.丙酮酸从线粒体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与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有关 |
D.皮肤破损较深时,破伤风芽孢杆菌大量繁殖是通过图示生理过程供能 |
A.脱分化培养基中含有蔗糖、无机盐和植物激素等营养物质 |
B.微生物、动物细胞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污染 |
C.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时,可不在酒精灯火焰旁 |
D.基本培养基中可能不含有氮源,但一定含有碳源 |
A.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开盖放气 |
B.葡萄果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可直接通入无菌空气制作葡萄醋 |
C.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 |
D.果酒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18-25℃,泡菜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30-35℃ |
A.光信息刺激植物开花,体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
B.“深山密林,猿声尖啼”所体现的信息类型与信息素相同 |
C.信息素只能作用于不同种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影响种间关系 |
组别 | 平均年龄 | 吸毒史 | 吸毒量 | LH(mlu/mL) | FSH(mlu/mL) | T(mlu/mL) |
吸毒者 | 32岁 | 4年 | 1.4g/d | 1.45 | 2.87 | 4.09 |
健康人 | 23岁 | — | — | 4.66 | 6.6 | 6.69 |
A.如果将雄性小白鼠的睾丸切除,则图中的各种激素分泌均会减少 |
B.睾酮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其受体位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 |
C.相比健康人,吸毒者的睾酮含量降低,故吸毒者的生殖器官将会受到影响 |
D.吸毒者体内睾酮水平低一定是由于其分泌的FSH和LH量减少所致 |
A.若适当增大细胞外溶液的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大 |
B.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肌后,一定引起Na+通道介导的Na+内流,出现0期 |
C.在2期中,Ca2+内流量和K+外流量相等,所以膜电位变化非常平缓 |
D.在4期中,Ca2+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
A.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异常是不等位互换的前提 | B.染色体的互换过程需要 DNA 连接酶的催化 |
C.C1D2、DIC2 可能分别成为C、D基因的等位基因 | D.该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4 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
A.图中涉及的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B.产生该次级卵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同一时期 |
D.若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该女子与同基因型男性婚配,后代为无雀斑、A型血且髌骨发育正常的概率为1/16 |
A.F1全为白色的原因是A、B两基因的转录产物不能翻译的结果 |
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中白色个体占5/8,基因型有5种 |
C.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后代中可能没有白色个体 |
D.若F2中褐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4,则白色个体接近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