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拔节期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以镇稻6号水稻为材料进行实验,温度具体设定如下:10点为36℃、11点为38℃、12点为39℃、13点为40℃、14点为38℃、15点为35℃,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细胞的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________上,主要吸收
_______光。提取叶绿素过程中,在研磨时加入了无水乙醇和二氧化硅,其他操作规范,则与正常提取相比,该过程提取的叶绿素量会
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据图1可知,CK组水稻的SPAD在10:00~15:00时与温度的总体关系是
_______。高温胁迫
_________d处理,12:00~13:00相对叶绿素含量下降最多。
(3)结合图1和图2,各处理组10:00~13:00时,水稻净光合速率与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说明高温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
_________。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可能是
________。
(4)PSI和PSⅡ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光系统,图3为高温胁迫诱导水稻PSⅡ发生光抑制的局部作用机理图。ROS代表活性氧,D1蛋白是组成PSⅡ的重要蛋白之一。高温胁迫下,PSⅡ捕光复合体很容易从膜上脱落,影响光反应中的
_______反应,电子传递受阻,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分析图3,高温胁迫导致PSⅡ失活的途径有
_________(答出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