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列同学们收集的关于绿色亚运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情况

亚运会场馆数量新建改建、临建
541242
残运会场馆数量独立改建与亚运会兼用
19217

【材料二】

6月2日,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绿色电力交易签约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自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开展以来,交易电量情况如下:

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情况

年份交易电量(千瓦时)节约标煤(吨)
20222.27亿76320.9
20233.94亿

“日常我们所说的‘绿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近趋于零的电力,对环境冲击影响较低。目前国内的绿电主要以太阳能及风能为主。”浙江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庄晓丹表示。

(《杭州亚运场馆及办公场地实现绿色电能供应》2023.6.3   新华网)

【材料三】

中新网杭州4月10日电(钱晨菲)10日,记者从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杭州首次将“无废城市”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各类固废能减尽减、可用尽用和100%安全无害处置。浙江也正全力将杭州2022年亚运会(下称杭州亚运会)打造为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杭州亚组委场馆建设部设施运维处副处长李沈飞介绍,“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办赛理念之一,也是这次亚运会的“主色调”,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全生命周期彰显出绿色“无废”理念。

(《全力将杭州亚运会打造为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2023-04-11)

【材料四】

随着杭州亚运会临近,亚运吉祥物的生产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杭州一家亚运会特许生产企业车间里,工人们正赶制着一个个低碳版亚运吉祥物。

据悉,为了尽最大可能实现环保,杭州亚组委和生产企业围绕低碳版亚运吉祥物的制作多次沟通探讨,拓思路求创新,甚至拆解玩偶进行分析,寻求更多改良环保工艺的方法。

杭州亚运会的低碳版吉祥物,在面料上采用数码印花工艺的绿色生产方式,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浆,相较于传统印花工艺更节能环保。在裁剪上采用手工+电剪刀裁剪,代替传统激光裁剪,不产生烟雾。在包装上去掉一些非必要的纸盒外包装,只保留三小只组合形象吊卡。其生产企业在用电上也同时采用光伏用电,在屋顶铺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将产生约30万度绿色电力,节约标准煤碳约88吨,减少碳排放约220吨,相当于种植了1.2万棵树

据介绍,相较于标准吉祥物,每购买一个低碳吉祥物,都将为地球减排1500g二氧化碳,相当于夜晚关灯6小时或者步行替代坐车5公里。

(《绿色亚运杭州亚运会“绿”在何处?》2023-04-18)


【明内容·悟语言】
1.阅读上面几则材料回答:绿色亚运“绿”在哪些地方?
2.有同学认为,材料四中最后两段,画横线句“相当于种植了1.2万棵树”“相当于夜晚关灯6小时或者步行替代坐车5公里”多余,删去更清晰简洁,谈谈你的看法。
【理顺序·有行动】
3.小语打算把这几则材料组合成一篇介绍绿色亚运的说明文,下列几种材料组合顺序,哪种更合理,为什么?
A.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
B.材料三、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
C.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一、材料二
4.倡导绿色生活,我们在行动。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可以做什么?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几条建议(至少三条)。
【善联想·会思考】
5.运动赛场上“坚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人生旅程中也是如此。下列几部名著中所涉及的人物和相关事件就能印证这一点,请你选择一位人物谈一谈。
A.苏秦《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D.贝多芬《名人传》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西沉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会永远记得灯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两个梦我们依然铭记: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为此,为了缅怀袁隆平爷爷,知行中学八(9)班开展“为了梦想”主题班会,老师布置了以下任务,请你从三个任务中任选其一,按照要求完成。
任务一:以“为梦想而努力”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面向全体同学发表演讲。
任务二:讲述一则自己或身边人“为梦想而努力”的故事,谈谈在追梦过程中最深的感悟。
任务三:假设你可以与袁隆平爷爷就“为梦想而坚持”这个话题进行交流,试着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观点的理解或你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统一署名:小文,日期:2022年6月28日)
要求:①自拟题目,600字左右。
②符合所选写作任务的文体特征。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野田黄雀行

[魏晋]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释】①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第三子,称陈王或陈思王。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②何须:何必,何用,③摩:接近、迫近。“摩苍天”是形容黄雀飞得很高。
1.“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运用了汉乐府诗 ______________的手法,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忧惧。
2.清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请从本诗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作简要赏析。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执一卷书香,品意蕴悠长。经典的散文作品总是给人文学的熏陶和精神的感染,而做批注可以使阅读更深入。同学们在第二版块选择散文《亦师亦友忆老吴》为例进行批注阅读经验分享。请你参与其中。

亦师亦友忆老吴

张聿温

在我的同事和战友中,有一个人我是绝对不会忘记的。他年龄长于我,资历深于我,学问大于我,足可做我的老师;但他又谦虚谨慎,和善厚道,和我没有代沟,甚为投缘,在一起时无话不谈,分开后四五十年始终保持联系。和他的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词儿:亦师亦友。这个人就是吴正裕同志。我还是按照四五十年的老习惯,称他为老吴吧,那样更亲切、自然些。

②我与老吴初识时,他是空军报社一处的编辑,我是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部的报道员。1974年初春,我给《空军报》送稿,是老吴接待的我。这才知道,我先前在《空军报》上发表的两篇文章,都是经他之手编发的,他给我提了些宝贵的指导意见。因此,老吴可说是我的恩师。但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我便调入空军报社,和他成了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他言传身教,我虚心学习,感情日益亲近起来。

老吴性格沉稳,内向好学。那代大学生,功底本就扎实,加上勤奋好学,实属饱学之士,出口成章,涉笔成趣,聊天妙语连珠,讨论起问题来则电光石火,多学科知识不经意间外溢,听得我津津有味,受益良多。平时,总见他埋头桌前,纹丝不动,不是认真看稿编稿,就是认真阅读处里订的几份报刊。他读报从头到尾看得很细,犹如校对一般。至今印象很深的是,他酷爱新华社编印的《参考资料》,但由于全社仅此一份,大家争相阅读,待传到他手中已是午饭时分。别人都下班走了,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唯有他还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阅读《参考资料》,不读完他是不甘心的。每每我们走出饭堂,才见他迈着小碎步匆匆而来。

老吴生活朴素,待人真诚。上世纪70年代末,“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来选人,他就脱下军装,转业去了那里。但老吴心念战友,连续几年,他春节期间都会骑车回一趟空军大院看望我们。2018年春节,我电话相约,准备去他家中拜年,但他坚持要来家中看我,说是要来看看我的新家。几番谦让,我唯有恭敬不如从命了。这次,他再次题款签名,赠我新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增订本)》。黄昏时分,他告辞,我请他打车,他说没必要,公交只需倒一次车。于是我送他去一公里外的公交站,一路上也是话题不断,恋恋不舍。当时他已83岁,但精神矍铄,步履轻快,只是背稍有点驼。谁知,这竟是我们最后的面缘。

以上说的是他不为人知的小事,老吴更为大众称道的是他的学术成果和卓越成就。其他不论,单就毛泽东诗词的编辑和研究而言,其精心、审慎、细致和所具有的深刻性、创造性,令人叹为观止!仅举一例:1983年,有人在一家不甚知名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披露一首毛泽东诗词《七律·重庆谈判》。为了考证这首诗的真伪,老吴先后到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都未查到。他又历尽周折,寻访到了披露人。经过一番苦功夫,老吴终于写出8000余字题为《〈七律·重庆谈判〉考证》的论文,有理有据地考证出这是一篇毛泽东的逸诗,最早发表在1947年4月22日上海《大公报》和1949年3月13日上海《立报》。文中还通过胡绳(时任重庆《新华日报》编委)之口,将“无屎不黄金”订正为“无土不黄金”。此次考证为充实、丰富毛泽东诗词宝库作出了极大贡献。老吴执着的学术追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⑥2020年10月,我的一本创作回忆录出版,给老吴寄去一本,请他赐教。打电话给他,他说书“正在看,很感兴趣”。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通话。

⑦2021年清明时节,我回老家为父母扫墓时,突然接到电话,告诉我:老吴走了!我惊愕万分,默然呆坐良久,不觉已热泪滚落。

⑧这才几天呀,我的老师、战友和朋友吴正裕同志,就这样静悄悄地告别了人世间,享年86岁。如果上苍开恩,再为他增寿若干,相信他在毛泽东诗词的学术研究上,一定会有新的成果。

别了,尊敬的老师,亲爱的战友,知心的朋友!自此,世上再无吴正裕。

(选自《北京日报》2023年6期)

旁批:
抒情句
中心句
中心句
承上启下句
抒情句
【概括式批注——抓关键句,理清思路】
1.理清思路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同学们在读完文章后先做了旁批,然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结构梳理,并就梳理思路做了方法归纳,请补全空缺处的内容。

【理解式批注——品味词语,体悟情感】
2.品味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体会作者情感。品读下列语句,参照“小支架”的提示批注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原文

别了,尊敬的老师,亲爱的战友,知心的朋友!自此,世上再无吴正裕。

小支架


关注相同类型短语的连用,关注副词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把握作者情感。

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式批注——明析赏点,提升审美】
3.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亦师亦友忆老吴》这篇散文作了点评。任选其中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吴正裕的身上有着令人敬仰的特质。
◆朴实真挚的语言亦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感受式批注——深入思考,表达心得】
4.作者与老吴都热衷于文学创作,他们之间互相学习、分享交流的关系让你向往。下面是文清同学读完《最苦与最乐》批注的感受,参照示例谈谈你读完本文后对“择友”的思考。

示例:“责任”一词重如泰山,或甘之如饴,或畏之如虎,趋避之间,最能折射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品格修养。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班级准备举办演讲比赛,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撰写演讲稿。
材料:

冰雪向未来   荣耀再出发中国冰雪之夜活动中,奥运冠军谷爱凌在演讲中这样说:通过滑雪,我找到了友谊;通过滑雪,我找到了自信。不是通过长相,是通过滑雪,通过运动……因为我从九岁开始,我的目标一直不变:我想让更多的中国青少年们,尤其是女孩,去接触并爱上冰雪运动,通过运动找到自信,打破自己的界限,并变成最好的自己。


题目: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想呢?请联系自身实际,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1.符合演讲稿的基本特征和格式。2.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艺术节终场时主持人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经典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艺术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
题目一:以“有书的陪伴”为题,写一篇日记,诉说你的快乐时光。
题目二: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①如果选择题目一,默认日记的日期为2023年4月20日;
②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补全题目;
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跂;踮脚后跟,②舆:车厢,这里指车,③利足:脚走得快。④生非异:本性(同一股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而飞       怒:
(2)野马       野马:
(3)声非加       疾:
(4)而江河       绝: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甲】文中大鹏迁往南海需要凭借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回答):【乙】文画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普通人也可以通过“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成为君子。
4.阅读《上李邕》,请你说说李白借大鹏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①李邕(yōng):唐代书法家、文学家。②宜父:即孔子。孔子曾说“后生可畏”。③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路和路有不同,我们走路的方式也各种各样,我们可以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但必须接受思想的差异。你认为怎样的路才是正确的,又该怎样走好这条漫长的人生道路呢?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作文。

回望成长历程,总有一股劲儿,指引着我们前进。或许是深夜灯下奋笔疾书,为梦想而战的韧劲;或许是呐喊声声的运动场上,为夺冠军不断奔跑的拼劲;或许是演讲比赛前,逐字逐句修改文稿的钻劲;或许是追梦征途中,不断超越自我的冲劲;或许是假期实践活动,要把任务做到完美的倔劲……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有不平凡的干劲,迎接未来,我们一起给生活加把劲儿。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以“要的就是这股劲儿”为开头,自拟题目。
题目二:__________,就是要有这股劲儿
写作提示:①如果选择题目一,请自拟题目;②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崔卫平

我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你是你的船长主题班会,全班孩子集体过十五岁生日,家长也参加。我作为家长代表应邀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孩子们:

①十五年前,当在座的孩子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难以想象今天的情景。这个时刻是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我们的孩子十五岁了。你们健康而有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此刻,我想讲些什么呢?你们整整齐齐地、肩并肩地坐在这儿,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的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好,就从这里开始。

②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自己的胳膊或脸,看疼不疼?(座位上,孩子们活跃起来,此起彼伏地喊道:疼!

③好极了!祝贺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你们有着人类正常的感觉和感受。

④下面我提一个问题: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家长。

⑤刘然,刘然的家长来了没有?(刘然是一个长得小巧,很可爱的小姑娘。她的母亲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她是一位军人)您好!请问,如果现在刘然从外面进来,手上扎了一根刺,您感觉怎么样?(我能感到她的疼痛,我自己也心疼。这位军人答道。)

⑥谢谢。

⑦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刘然感到自己的疼痛,刘然的妈妈也同样感到了。那么也就是说,除了我们自己,别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疼痛。不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了解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和悲哀。

⑧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别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疼痛?现在我问刘然:如果妈妈在厨房切菜不小心把手切破了,你感觉如何?我也感到心疼。小姑娘用细细的声音但十分明确地说道。)

⑨是的,并且还会立刻到抽屉里寻找创可贴,像我的女儿每次做的那样?(小姑娘点点头。)

⑩肯定是这样。在座的每个孩子都会这么做的。不仅妈妈能感受到我们的疼痛,我们也能感受到妈妈的疼痛,并试图去分担或减轻它。

⑪再推下去,除了在亲人之间有这种互相感受、互相沟通、互相分担之外,对其他人、甚至不认识的人是否也能有这种感受?答案也是肯定的。在座的孩子无论谁手上扎了刺从门外进来,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不会无动于衷的。

⑫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障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于是,一身化作千万身,许许多多人的幸福和快乐便都印在我们的心中,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们眼里。

⑬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作为人类成员,我们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不应该对别人的弱点和不幸抱讥讽嘲笑的态度,不应该对别人暂时的失败或某些缺陷持幸灾乐祸的立场,因为你自己同样会有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居高临下、歧视或鄙视,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

⑭同学们,让我们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等你们长大了,从中还要发展出更重要的观念——正义的观念。一个人要有正义感,一个社会要有社会公正。你们要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希望你们将来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你们自己、你们这一代人才有希望!

(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你是你的船长”的意思是每个人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程,掌握自己的命运。
B.括号里面的内容表明演讲者抛出的问题,得到在场的孩子和家长的积极反应。
C.在第②段中,“我”让孩子们掐自己的胳膊或脸,目的只是让他们明白自己有着人类正常的感觉和感受。
D.从小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有利于我们长大后养成正义的观念。
2.理解全文内容,梳理这篇演讲词的演讲思路。
3.讲演者在第⑪段中说“在座的孩子无论谁手上扎了刺从门外进来,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不会无动于衷的”,是为了印证哪一观点?
4.概括第⑫⑬段的主要观点,并说说其论证过程。
5.联系《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课文,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篇演讲词的突出特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