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班上将开展“文物保护的困境与突围”的主题班会。
【材料一】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大众的目光在文物保护方面愈发深切而长久。
图一 2013-2017年文物藏品数及修复数
图二 可移动文物的残缺状态和保存状态
(数据来源: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修复技艺,目前来自7个申报地区或单位的9项文物修复技艺被收录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共有非遗传承人16人。其中,6人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注明了出生年月,另有4人出生年月可查,这10人的平均年龄为63岁。值得一提的是,带出一个手艺精湛的徒弟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因此高龄化的传承人能教授的人数范围会比较有限。
另一种传承方式即是高校教育,但情况也不太乐观。2010年到2019年间,全国开设可移动文物修复专业的本科高校仅有15所。这些高校开设了9类器物的修复课程,但仍然有22类器物无任何高校涉及。
(摘编自澎湃新闻《故宫文物修复师走红但这个行业比想象的缺人》)
【材料三】
最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游客只需在移动设备上下载专门的APP,现场扫描导览图,就能再现800年前的龙窑烧制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让舌官址“活”起来,如今,文物正通过科技手段获得“重生”。
依托于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建立无所不在的新连接,为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日常生活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博物馆、美术馆、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人们有兴趣去了解,就可以轻松地通过新媒介获取相关信息。
为传播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多家联合启动“环球云赏北京中轴之美”直播,吸引全球2.5亿网民共赏中轴线美景,同时推出“非遗+旅游”等多条线下“攻略”,让人们切实可感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人们从云端相聚转为线下相约,共同漫步中轴线,听京韵京腔,走老城胡同,觅得一方宁静和谐的天地,感受身心的放松和彼此陪伴的温馨。
博物馆还将文创IP开发成实体商品,搭建文创商诚进行售卖,让全国各地的用户在线上就能进行消费。这些承载着文化精神的文创产品让大众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热度,成为优秀文化的自觉传承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与材料意思A.2013-2017年我国文物藏品数和修复藏品数逐年上升。 |
B.文物修复技艺主要是通过非遗传承人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 |
C.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推出的“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游客可以在手机上观看。 |
D.博物馆将文创IP开发成实体商品,全国各地用户都可以购买文创产品,更接近文物。 |
①什么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的一种技术。人的智能主要由大脑掌握,人工智能则由电脑控制。
②人工智能可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认为一个认知过程可被分解为多个单独的过程,这些过程可由特定算法来表示。图灵的这一思想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③1956年夏,在美国召开的学术会议上,科学家表示,人的多种智能行为(比如学习)可被机器模拟;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麦卡锡还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标志着该领域的正式诞生。
④20世纪90年代,IBM公司开发出人工智能国际象棋计算机“深蓝”,它在象棋比赛中成功战胜人类世界冠军。2017年,由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计算机“阿尔法狗”以4:1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在围棋领域做到了超越人类的智能。
⑤“阿尔法狗”是凭什么战胜世界冠军的呢?这得益于两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
⑥人工智能专家会把大量已有的围棋对局提供给“阿尔法狗”,“阿尔法狗”对大量围棋棋局进行分析,解读棋局中每一步棋的利弊,并判断当前局面获胜的概率,从而对这些棋局的各种对弈策略和方法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这个学习的过程叫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阿尔法狗”还要进行至少3000万步的自我强化训练,自己与自己对弈,以获得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阿尔法狗”能轻松击败人类的围棋世界冠军。
⑦这样的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医学领域。比如,科学家把近13万张涵盖2000多种皮肤病的临床图片存储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然后让其对这些临床图片进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各种皮肤病的典型特征,也能迅速成为皮肤科“专家”。
⑧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收集,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商业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的消费记录并推送用户喜欢的商品;警察利用智能摄像机,发现、定位、跟踪犯罪嫌疑人,执行精确和迅速的抓捕。人工智能教室、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融入我们的生活。
(摘编自《科学画报》)
【材料二】①2017年美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介绍了人类与机器的一场“较量”。人工智能与21名资深皮肤科医生开始了同场竞技:比试区分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良性脂溢性角化病,以及区分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痣。在这场比试中,人类败下阵来。
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可完全取代医生。那些分布在患者手指、头皮上的黑色素瘤,难以用照片记录,而且人工智能对一些特殊病灶也难以辨认。
(摘编自《科学画报》)
【材料三】小新同学看了一部现代科幻电影《我和机器人》,影片中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机器人顷刻间控制了整个城市。小新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忧虑,于是,他去互联网论坛发帖求助,网友纷纷跟帖。
1楼 发帖人【小新】 | 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会是灾难吗?我好担心啊! |
2楼 跟帖人【随遇而安】 |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好帮手,我觉得发展人工智能大有好处。 |
3楼 跟帖人【渺万里层云】 | 电影里的事何必当真,你想太多了。 |
4楼 跟帖人【雪中寻莎】 | 不必担心,人工智能能够减轻劳动负担,提高劳动效率,这已为事实所证明。同时,为了避免人工智能带来的隐私暴露、网络犯罪等伦理问题,2018年以来,多个国家、组织和企业已明确提出相应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和行业准则。这样就能在规范约束下实现人、社会、技术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人工智能持续造福人类。 |
5楼 跟帖人【天色不早了】 | 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领域,人们对它未来的影响还知之甚少,到底是福还是祸,科学界争议不少。乐观的人往往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造福,而悲观者认为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看来,这个问题就只有交给时间去检验了。 |
A.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 |
B.图灵认为,可以用特定算法来表示从一个认知过程中分解出来的多个单独过程。 |
C.“阿尔法狗”战胜棋手李世石,表明人工智能已经在各领域超越人类智能。 |
D.人工智能在棋类游戏、网上商业营销和追捕嫌犯领域都能大显身手。 |
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
A.“一片片”是形容词,“竟然”是副词,“游弋之乐”“一叶知秋”“坠落山坡”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
B.“沿着溪边崎岖小路,我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一句的主干是“我进发”。“沿着溪边崎岖小路”做定语。 |
C.“不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一句是递进关系复句。 |
D.“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应放在【丁】处。 |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
飞应募。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A.“负”有“依靠”“遭受”“具有”“违背”等义项,“少负气节”中的“负”应为“具有”之意。 |
B.“未冠”中“冠”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未冠”表示不满二十岁。 |
C.“哭之而育其孤”中的“而”字与《卖油翁》中“自钱孔人,而钱不湿”中的“而”字用法相同,都是表示顺承关系。 |
D.“躬为调药”中“躬”,形声字,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为整个身体,此处理解为“亲自”。 |
A.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
B.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
C.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
D.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
夜书所见
叶绍翁①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②,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什么是失眠?简单来说,失眠就是睡眠质量差,患者可能会存在入睡困难、容易惊醒以及早醒多梦的情况,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彻夜不眠,睡眠时间根本得不到有效保证。而长期持续下去,可能会引起心烦意乱和疲乏无力这类症状,还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涣散,诱发一些身心性疾病。但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不太为人所熟知的睡眠障碍,即睡眠—觉醒时相延迟,它属于慢性睡眠紊乱的一种,是指睡眠觉醒时间通常推迟2小时及以上。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睡得晚起得晚。
②据了解,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的病因与遗传、环境、生活规律及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这样的睡眠障碍一般做法是调整日常作息及睡眠时间,采用传统的时间疗法,逐步提前入睡时间,直至睡眠和觉醒时间与社会作息时间一致。而针对喜欢熬夜的人群,可定时服用褪黑素。建议在习惯性入睡时间前5-6小时服用褪黑素。短期内服用小剂量见效较快且安全。但过量或长期服用会产生副作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①根据有关报道,近10年来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而这与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增加密切相关。医学研究发现,睡前观看2-5小时蓝光屏幕会降低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阻碍褪黑素水平的升高,使睡眠时间推后,睡眠变浅。
②白天日光强烈,日光中的蓝光会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人就会觉得清醒;而到了夜晚,蓝光减少,有助于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促进睡眠。然而,如果经常在夜晚玩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会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从而影响入睡。通常褪黑素每天不是保持一个均值,具体变化如下图:
临床上,要诊断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并不难,一般情况下,当符合以下2个条件时,通常就可以诊断可能存在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
①难以在期望的时间入睡和觉醒,通常推迟2小时及以上。典型表现是在没有工作等限制情况下,患者在凌晨2-6点仍无睡意,而在日间10-13点前难以醒来;
②每天入睡—觉醒时间基本一致;
③若按患者自身意愿作息,睡眠—觉醒时间虽推迟,但相对稳定,可保持24小时睡眠—觉醒周期,睡眠时间及质量正常;
④患者早睡早起的努力通常失败,结局基本是晚睡晚醒。
不过,要想进一步确诊,一般还需要做多导睡眠监测、配戴体动记录,同时结合睡眠日记中记录的参数进行综合评估。
1.下列对以上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A.失眠和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的共同点是患者都存在入睡困难,且容易早醒的情况。 |
B.使用褪黑素治疗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见效快且安全,可以长期服用。 |
C.褪黑素的分泌每天不是保持一个均值,在夜晚来临时开始分泌,在半夜达到顶峰,在早晨下降。 |
D.确诊患者是否患有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主要是看患者在凌晨2-6点是否有睡意和在日间10-13点前是否难以醒来。 |
小赵是一名初中生,寒假开启了打游戏的“疯狂”模式,几乎整天都窝在房间抱着平板电脑打游戏。临近开学,小赵想调整作息,恢复假期前的状态,但此时他却发现自己夜间入睡变得很困难,每天几乎凌晨三四点还睡意全无,干脆继续玩平板游戏。谁知第二天又成了早起“困难户”,上午11点多还难以睡醒,天天如是。他决定设定一连串晨起的闹钟,但还是晚起床,起床后总是感觉很疲惫。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 | 要求: ①主要信息完整、准确、有效; ②语言简明,说明顺序合理; ③不超过80字。 |
“守常”,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管子》就曾用“故法而守常”,强调做事要按照常理、遵循规律。如今,我们也要守学习之常,守工作之常,守为人处世之常,守优秀传统文化之常,守理想信念之常……
城市里的蘑菇
[意大利]卡尔维诺
①一天,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里乘电车。
②这个马可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宽虹灯,宣传画,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从来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不会被他注意到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对自身存在的痛苦。
③于是一天早上,当他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他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他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从城市的中心冒出头来!马可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着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全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费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
④“只要一夜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告诉妻子和孩子们。
⑤“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
⑥“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
⑦对于那个问题,马可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多疑的考虑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跟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去找蘑菇,这样,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布这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用大爱来充盈他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对占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
⑧第二天早上,他走近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看到蘑菇长大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心里颇为宽慰。
⑨他这么蹲着,甚至都没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幅冷漠的神情,有个清洁工,撑着扫帚,在看他。
⑩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马蒂吉,马可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也许那些戴眼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
⑪这是个星期六,马可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时间,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近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
⑫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们在数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这样,马可瓦尔多,整座城里唯一一个倏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他努力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新鲜霉味。
⑬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着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边。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啦!”他们扑过去采起了蘑菇。
⑭“爸爸!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了多少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见阿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⑮“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这蘑菇没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一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
⑯马可瓦尔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没希冀过的收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忿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会不得动弹,然后——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崩溃转变成一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站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
⑰所有的人都找着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大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回自己家了。
⑱但他们很快就又见面了,甚至就是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洗了胃后,大家都被从中毒中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称相当有限。
⑲马可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
选自《马可瓦尔多》(有删减)
链接材料: 本文选自卡尔维诺的短稿小说集《马克瓦尔多》,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整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一个大转折点上。意大利作为二战的战败国,经历种种磨难,各个方面都还处于低谷,正在慢慢复苏。 |
秒先生
①谁也不知道时间家族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他们无声无息地穿梭在每一个早晨、黄昏、夜晚。
②在时间家族中,秒先生最不引人注目,他转瞬即逝,人们常常忽略他的存在。没办法。他实在太小了。不过田径比赛时,人们分秒必争,就会发现“秒”的重要。因此,秒先生经常跑到赛场上去,在那里感受人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他还经常跑到红绿灯上。他喜欢人们仰望他,一秒一秒等着他的样子。不过,绿灯亮后,人们又匆匆奔赴下一站,再也不会记起他。
③如何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呢? 秒先生跑到了城楼的高塔上。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秒先生终于又被人们注意到了。人们虔诚地聆听秒先生的脚步声,并一起大声数出最后的秒数:“10,9,8,7……”来迎接新的一年,但当新的一年到来,人们又不再关注秒先生了。
④秒先生无论如何努力,人们都很少在意他,更不会为一秒的流逝感到不安。一个男孩从秒先生身边跑过,朝他嚷道:“你太小啦,谁也不会在意你!”
⑤秒先生很难过,警告他说:“可是;你的一生大概是由25亿秒组成的!”男孩嘻嘻哈哈地跑开了,回头朝他做了一个鬼脸。[甲]
⑥秒先生叹了一口气,既然大家都不在乎他,那就干脆到无人的地方去吧。他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来到一个山洞。白色的钟乳石一根根倒挂,石壁上的水一滴滴落下。他静静地看着那些水珠——它们从诞生到降落正好是一秒钟的时间。他从一滴水珠跑向另一滴水珠,每一秒都是水珠一生的路程。秒先生就在石洞里一直待着,迎接一滴一滴水珠,又送走一滴一滴水珠。
⑦有一天,秒先生惊讶地发现,石壁上长出了一根新的钟乳石,而地上的一块石头被水珠击穿了。啊,这一秒一秒,可以水滴成石,也可以水滴石穿啊。
⑧秒先生无限感慨,走出了石洞。阳光重新照在他身上,他感受到了温暖,也感受到自己隐藏的力量。他不再刻意追求人们的关注,也不再刻意展示自己,而是静静地前行。
⑨那个曾经跑过秒先生身边、无视秒先生存在的男孩,已经变成了一个老翁。他经历了人生的苦乐,匆匆走过了一生。现在,他躺在病床上,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拉住了秒先生的手,悲伤地说:“原来你一直在这里,我却忽视了你。 你说得没错,人生是以秒计算的,而我却用了‘年’。我忽略了太多细节和过程,浪费了太多时间,我的人生过得太快太草率了啊!请再多给我一些‘秒’吧!”[乙]
⑩秒先生很难过,但他无法为任何人停留,他继续滴嗒着,声音那么细。他想起了他守护过的那些小水珠,一滴一滴,每一滴都是一生,那么明亮。
(作者:龙向梅)
1.填写下面鱼骨图,梳理童话中秒先生的做法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