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


【注】①希有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异鸟。②跨蹑地络,周旋天纲:跨越疆域的界限,盘桓上天的纲维。③斥鷃(yàn):亦作“斥鷃”,即鷃雀。④藩篱:指认识事物的局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____
②亦是则已矣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鹏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俄而希有鸟见谓
B.名为鲲/如土石何
C.我呼游,尔同我翔/安敢轻吾射
D.鸟也/斯陋室
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道理。
B.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C.乙文以“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侧面写出希有鸟之大,以“伟哉鹏乎”正面写出大鹏之“伟”,以同登“寥廓”突出“二禽”为同类的特点。
D.甲乙两文都意境开阔,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5.“大鹏”这个形象从《庄子·逍遥游》一文脱化而来,在李白赋中完成。从此,“大鹏”作为一个壮志凌云,搏击万里的形象,彪炳于文学史册。但庄子和李白借此形象寄寓的思想情感却有差别。请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分析探究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从修辞的角度在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甲】【乙】两首诗最后两句都表达了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位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沈括《活板》)

【乙】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巧。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选自李昉《太平御览》)


【注】①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草火烧/饰篆文B.印数十百千本/合契
C.烧令坚/用讫再令药镕D.持火炀之/瞬息可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观之莫不服其奇巧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作的一部笔记作品,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
B.甲文按照“制字”“排版”“印刷”的顺序逐层进行说明,逻辑清晰。
C.乙文中划线句“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的停顿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用词精准,通俗易懂,均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赞叹。
4.阅读两文,请各用一字概括“活字印刷”和“地动仪”的特点。并结合两文,说说这两项发明的特点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班主任发现自从期中考试后,一些考试不理想的同学对学习采取了。“躺平摆烂”的态度,上课时经常开小差,做作业磨蹭甚至不交作业,不懂也不去问老师同学,对成绩不理想无所谓……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开一个“奋进的青春拒绝躺平”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在会上朗读。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少于50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作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章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假如班级组织竞聘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文娱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图书管理员、礼仪管理员、卫生保洁员等,你准备竞聘其中某个职务。请撰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竞聘主张。
要求:(1)观点鲜明,内容积极,竞聘的理由充分具体;(2)5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货到地头

贺鹏

黑云瞬间压了过来,丰州郊区的天气真是说变就变

②迟军急了,冲着围在车旁的乡亲们大声说,你们不是说好要买的吗,怎么卸了货都不买了?

③老乡们相互瞅了瞅啾,诡异地笑了。

④迟军无奈地蹲下身,伸手向司机要了一支烟,含在嘴上,猛吸了一口,站起来对大伙说,这些芥菜已经晒了好几天,水分少,不压秤,如果现在买,我再便宜一毛钱。

⑤老乡们都摇了摇头,没说话,三三两两散了。

⑥这个村是迟军岳父所在的村庄,迟军知道村里有用芥菜腌制咸菜的习惯。因此,从外地贩了一车芥菜。

⑦迟军见人都散了,拾起头来看了看天气,无奈地对司机说,兄弟,今天只有辛苦你了,我再给你一百元,我们将这些芥菜就地掩埋吧。

⑧司机一惊,好好的东西,怎么能掩埋呢?

⑨迟军说,大伙儿不买,我们不埋还能咋办?

⑩司机叹了一口气说,我们的车还没停稳,大伙儿就嚷嚷快点卸车,可卸下来了,又没人要了。

⑪迟军说,这就叫货到地头死嘛!

⑫迟军和司机在旁边挖了一个大坑,把足足五吨的芥菜硬是推进去,在上面埋了土,然后从村里雇了个老头看护。

⑬第二天,正当人们津津乐道荠菜的时候,迟军坐着前村的一辆小四轮车来了,扒开掩埋芥菜的土,装车往外拉。

⑭村民们聚过去,你不是就地掩埋了吗?

⑮迟军笑了笑说,咱们村的人不买,我还不能卖给其他村了?人家一看这荠菜水分少,个头大,都争着抢着要呢我都涨价了。

⑯村民们笑了,我们才不信呢。

⑰迟军也笑了,不信就不信呗!

⑱于是,迟军一车一车往外拉,起初,村民们都不在意,眼看着荠菜拉出去不少了,突然,张嫂提了一个袋子冲着村民们说,你们就吧,不住了再买,我可不了,这么便宜的芥菜,到哪去买

⑲张嫂转过身对迟军说,妹夫,我买200斤。

⑳迟军笑了笑,嫂子,实在不好意思,我大部分都卖给前村了,价格比这里的还翻了一翻,我不能卖给你了。

㉑张嫂一听就恼了,你不是说好卖给我们的吗?怎么说变就变?

㉒张嫂边说边蹲下身就要装荠菜,迟军立即拦住,说我卸车以后,你们谁也不买,本打算就地掩埋,可到了前村,人家说这荠菜合算,就让我拉过去,价格比这里正好高出一倍。

㉓妹夫,不管咋,你就卖给嫂子200斤吧。

㉔嫂子,实在对不起,做买卖都是为了挣钱,我不能放着高价不卖,低价卖给你,你说对不对?

㉕张嫂说,那我就按你在前村的价格买吧。

㉖嫂子,我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就这么一点货,前村都不够卖的,哪能卖给你啊。

㉗村民们见张嫂软磨硬泡,迟军怎么都不肯卖给她,再看看那小四轮还是一车车地往外拉,大伙急了,“呼啦”一下围住了迟军,说你不能再拉了,都是乡里乡亲的,何必较劲呢?

㉘迟军说,不是我较劲,是你们大伙儿不要,我才拉走的啊。

,都快晒干了,怎么能不要呢

㉚可我不能按原价卖给你们了,前村都给我翻了一翻呢。

㉛村民们一听退后了,聚在一起私语了好大一阵子,才说就按前村的价买了。

㉜迟军“噗此”一声笑了,说那可不行,只有涨价了我才能和前村毁约。

㉝村民们说,你是我们村的女婿,你少赚点,我们再多上几分钱也行。

㉞迟军犹豫了老半天才说,好吧,看在大伙都沾亲带故的份上,每斤少加点,五分钱。

㉟村民们高兴地点点头。

㊱迟军把剩下的芥菜按原来的价格的两倍又加了五分钱,很快就卖完了。剩下最后几袋时,不少村民相互争抢,迟军不得不上前制止,说不要抢了,我是你们村的女婿,再给你们从前村拉回来一些就是了。

㊲迟军见大伙开心地笑了,才告诉司机,你把村外的那些芥菜再拉回来吧。

㊳司机说,那不是已经卖出去了吗?

㊴迟军悄悄地说,快去拉吧,卖给谁呀?

1.【梳理·情节】阅读小说,补全思维导图。

2.【研读·人物】梳理思维导图后,小滨发现小说是围绕两组人物的对话展开的,请根据要求,研读小说语言。
语言研读
迟军【原文】人家一看这荠菜水分少,个头大,都争着抢着要呢,我都涨价了。
【改文】人家一看这水分少个头大的荠菜就争着抢着要呢,我都涨价了。
(1)比较阅读两句话,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好?
村民①你们就吧,不住了再买,我可不了,这么便宜的荠菜,到哪去买
,都快晒干了,怎么能不要呢
(2)请任选一句话,分析加点词反映的人物心理。
3.【聚焦·环境】小说以“黑云瞬间压了过来,丰州郊区的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开头,有什么作用?
4.【联读·主题】小滨认为本文有讽刺意味,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联系课文做了以下笔记,请选择一组人物,结合小说主题,分析他们的相似之处。

读书笔记

讽刺意味的作品,通过嘲讽的表现手法,突出描写对象的矛盾、可笑,以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揭露社会现状,引发读者思考,达到警诫教育或暴露、鞭挞、抨击的目的。
A.迟军与菲利普夫妇(《我的叔叔于勒》)
B.张嫂与杨二嫂(《故乡》)
C.村民与百姓(《皇帝的新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滨想要深入探究范仲淹其人其文,搜集如下诗文,邀请你参与任务。

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其源。愿陛下顺天下之心,力行此事,庶几法制有立,纲纪再振,则宗社灵长,天下蒙福。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郡之山川,接于新定,谁谓幽遐,满目奇胜。衢歙二水,合于城隅,一浊一清,如济如河。百里而东,遂为浙江。渔钓相望,凫骛交下。有严子陵之钓石,方干之隐茅。又群峰四来,翠盈轩窗。东北曰乌龙,崔嵬如岱;西南曰马目,秀状如嵩。白云徘徊,终日不去。岩泉一支,潺湲斋中。春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惟恐逢恩,一日移去。

(范仲淹《与晏尚书书》)

郡斋即事

【宋】范仲淹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潇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壅(yōng):堵塞。②《答手诏条陈十事》即后来庆历新政的十项改革主张。③凫鹜:野鸭。④岱:
泰山的别称。⑤此文为作者被贬桐庐时所作。晏尚书:晏殊。⑥专城:饶州。此诗作于作者第三次被贬饶州路上。⑦塞上衰翁:取自塞翁失马的典故。
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3)题。
(1)请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①欲清其流,必其源②渔钓相望,凫鹜交下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宫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
(3)根据(1)(2)题内容,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归纳甲乙两文句式的共同特点。
2.乙文写景手法与《岳阳楼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下列两句,分析相同点。
(1)东北曰乌龙,崔嵬如岱;西南曰马目,秀状如嵩。白云徘徊,终日不去。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3.阅读丙诗后,诗中的内容引发同学们讨论,请完成对话。

小滨:当我读到“一江明月夜归迟”时,让我想到张岱《湖心亭看雪》的“惟长堤一痕、_________、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江:我深有同感,特别是“一江明月”与“长堤一痕”,我记得“一痕”有这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

小滨:按照这样的思路,“一江明月”就写出了_________的画面。

小江:我觉得不仅如此,“一痕”和“一江”还可以和作者的心境联系起来。“一江明月”中的“一江”更妙在_________

4.请你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范仲淹有无践行“古仁人之心”,为什么?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风社将开展“婺风宋韵•端午奇妙游”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

【甲】

重午

宋·陆游

叶底榴花蹙绛缯,街头初卖苑池冰。

世间各自有时节,萧艾著冠称道陵

【乙】

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何以见得?钱塘有百万人家,一家买一百钱花,便可见也……角黍天下有,惟是都城将粽揍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开铺货卖。多作劝酒,各为巧粽。茉莉盛开城内外扑戴朵花者不下数百人。

(节选自《西湖老人繁胜录》)

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节选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自初一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节选自吴自牧《梦梁录》)


【注释】①苑池:有池水花木的风景园林,这里指皇宫。②萧艾: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低贱或品质不好的人。③道陵:即张道陵,道教创始人。人们将蒿艾扎成张道陵的形状,悬于门首,为人所尊崇。④角黍:粽子。⑤艾人:每逢端午,用艾蒿扎草人悬门上,以除邪气。⑥不特:不只。
【寻趣】
1.阅读【乙】组材料,准确理解文意,并根据提示完成下表,了解有趣的端午民俗。
任务趣味民俗释字方法释字提示词义
字词解释以香药相课内迁移法其上以松脂、蜡纸灰之类冒之(沈括《活板》)(1)________
又并茭、粽愿为鞍马(《木兰诗》)(2)________
沿门唱卖声,满街不字源推求法以刀断丝也。
——《说文解字》
(3)____
以为瘟疾等用字典查阅法①开垦,开辟②同“避”,躲开,避免③偏僻④打比方,譬如(4)____
断句(限断两处)(5)茉莉盛开城内外扑戴朵花者不下数百人。_______
2.陆游在“扎艾人”这一民俗中蕴含了怎样的生活理趣?结合【甲】诗说明理由。
【寻味】
3.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桅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
4.“浙里宋韵·金华百味”评选展示活动即将在古子城“婺风宋韵”文化街火热“开席”。请依据【乙】组材料及生活实际,为宋朝端午粽写一则广告语,30字以内。
【寻雅】
5.宋人过端午有许多雅趣的风俗。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从中探求宋朝人的生活态度。
6.金华市文化旅游局开展“婺风宋韵”文化形象代言人征选活动,请从以下候选人中选择一位结合他们的诗文以及“婺风宋韵”的内涵说明推荐理由。
A.陆游     B.李清照     C.苏轼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

婺风宋韵的内涵

金华将打造“婺风宋韵”文化品牌,着重弘扬“宋韵文化”的精神价值,让婺学思想之韵、爱国气节之韵、科技创新之韵、人文艺术之韵、生活美学之韵这“五韵”融入百姓生活。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活板(节选)

沈括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材料二】

造竹纸

宋应星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视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捏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

(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


【材料三】

感坑

清·赵廷辉

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迭新墙。

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春声撼夕阳。


【注】①竹视:毛竹做的水管或水槽。②捏弦:把边缘透气处封死。③广中:指广东沿海地区。④纸碓:专门捣炼经过石灰腌制过的嫩毛竹料的器具。⑤春(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看 视 山 窝 深 浅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瞬息可(      )            (2)而闽省专其盛(      )
(3)塘水有涸时(      )     (4)以八日八夜为率(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2)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
4.读了两则材料,小语和小文同学间下面的对话。请根据材料补全他们对话内容。

小语:从两则材料的遣词造句中,我读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小文:是的,比如《活板》中的“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句就准确说明了(1)______。《造竹纸》中“不断瀑流注入”“不断”一词,强调注入山上流下来的水(2)______

小语:我觉得《活板》用词更生动。

小文:是的,比如“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句中(3)“______”,“______”两个词生动说明了活板的灵活。

5.【材料三】这首诗歌写的是造纸场面,读后回答下面问题。
(1)诗中哪些内容和【材料三】是基本一致的?
(2)你觉得“一片春声撼夕阳”中哪一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