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通过语文课弘扬革命文化,建立文化自信。革命文化在语文课中主要表现为红色作品,一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作品,二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如《邓稼先》等等。遗憾的是,对于红色作品,不少同学读得不多。
写作对象 | 写作目的 | 文体 | 构思参考 | |
任务一 | 全班同学 | 推荐自己敬仰的某位中国革命人物 | 发言稿 | 如何了解到该革命人物,该革命人物的感人事迹,给自己的启迪、影响 |
任务二 | 少读红色作品的小渝同学 | 说服小渝同学多读红色作品 | 书信 | 读红色作品的价值、乐趣、方法 |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成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进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水浒传》第三回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李逵戴上毡笠儿,提了朴刀,跨了腰刀,别了朱贵、朱富,便出门投百丈村来。约行了数十里,天色渐渐微明,去那露草之中,赶出一只白兔儿来,望前路去了。李逵赶了一直,笑道:“那畜生倒引了我一程路!”
正走之间,只见前面有五十来株大树丛杂,时值新秋,叶儿正红。李逵来到树林边厢,只见转过一条大汉,喝道:“是会的留下买路钱,免得夺了包裹!”李逵看那人时,戴一顶红绢抓儿头巾,穿一领粗布衲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脸上。李逵见了,大喝一声:“你这厮是甚么鸟人,敢在这里剪径!”那汉道:“若问我名字,吓碎你的心胆!老爷叫做黑旋风!你留下买路钱并包裹,便饶了你性命,容你过去!”李逵大笑道:“没有娘鸟兴!你这厮是甚么人,哪里来的,也学老爷名目,在这里胡行!”李逵挺起手中朴刀奔那汉。那汉那里抵挡得住,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一脚踏住胸脯,喝道:“认得老爷么?”那汉在地下叫道:“爷爷!饶你孩儿性命!”李逵道:“我正是江湖上的好汉黑旋风李逵便是!你这厮辱没老爷名字!”那汉道:“孩儿虽然姓李,不是真的黑旋风;为是爷爷江湖上有名目,鬼也害怕,因此孩儿盗学爷爷名目胡乱在此剪径,但有孤单客人经过,听得说了‘黑旋风’三个字,使撇了行李逃奔去了。以此得这些利息。实不敢害人。小人自己的贱名叫李鬼,只在这前村住。”李逵道:“叵耐道无礼,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坏我的名目,学我使两把板斧!且教他吃我一斧!”劈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李鬼慌忙叫道:“爷爷!杀我一个,便是杀我两个!”李逵听得,住了手,问道:“怎的杀你一个便是杀你两个?”李鬼道:“孩儿本不敢剪径,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孩儿单题爷爷大名唬吓人,夺些单身的包裹,养赡老母:其实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孩儿,家中老母必是饿杀!”
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得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容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放将起来,李鬼手提着斧,纳头便拜。李逵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李鬼道:“孩儿今番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爷名目在这里剪径。”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拜谢去了。李逵自笑道:“这厮撞在我手里!既然他是个孝顺的人,必去改业。我若杀了他,也不合天理。我也自去休。”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选段
1.关于《水浒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三拳打死了郑屠。事后弃职逃亡,转去大相国寺出家,法名‘智深’。 |
B.晁盖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定计,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 |
C.林冲因误闯白虎节堂刺配沧州,被安排看管草料场,高俅要赶尽杀绝所以派董超、薛霸来到沧州火烧草料场。 |
D.李逵回家接老娘,走到沂岭,去给老娘找水喝,等到他找完水回来时却发现母亲被大虫吃了,一时间火从心起,杀了两只老虎为母报仇。 |
过年
丰子恺
①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气氛开始浓重起来了。
②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司务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举办的年酒。商店旧例,年酒席上的一只全鸡,摆法大有讲究:鸡头向着谁,谁要被免职。所以上菜的时候,要特别当心。但我家的店规模很小,店里三个人,作场里三个人,一共只有六个人,这六个人极少有变动,所以这种顾虑极少。但母亲还是很小心,上菜时关照仆人,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
③腊月二十三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二十三夜上去,大年夜回来。这菩萨据说是天神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台上,嗅取饭菜的香气。每逢初一、月半,必须点起香烛来拜他。二十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台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
④于是父亲恭恭敬敬地捧了灶轿,捧到大门外去烧化。烧化时必须抢出一只纸金元宝,拿进来藏在橱里,预祝明年有真金元宝进门。送灶君上天之后,陈妈妈就烧菜给父亲下酒,说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为没有灶君先吸取其香气。父亲也笑着称赞酒菜好吃。
⑤我现在回想,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戏。因为他中了这末代举人,科举就废,不得伸展,蜗居在这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中,无以自慰,唯有利用年中行事,聊资消遣,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耳。
⑥二十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这男工大都是陆阿二,又名五阿二。因为他姓陆,而他的父亲行五。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小摆设,这些都是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帮忙,但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⑦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
⑧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供桌最为体面。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小香炉蜡台,设小盘祭品,竟像是小人国里的过年。
⑨绝大多数人家二十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噼僻啪啪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花炮。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
⑩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
⑪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⑫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业,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⑬正月初四,是新年最大的一个节日,因为这天晚上接财神。别的行事,如送灶、过年等,排场大小不定,有简单的,有丰盛的,都按家之有无。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约他们想:敬神丰盛,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⑭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了,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是忘不了这种好滋味。但叫家里人照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⑮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染匠司务回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全部结束。
(有删改)
1.新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请浏览全文,补全民俗。【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再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鲁迅《社戏》)
5.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生活,以成人的视角思考生活。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材料一】
当接到小区解封时间又要推后的通知时,小周对着手机默默发呆,他清楚地知道应该马上上网囤积些生活物资,但他却什么都不想做。此时,他感到了无助,好像全世界只剩下了自己。
疫情三年,类似小周这样的年轻人精神内耗似乎已成为一种时代情绪。疫情对每个人的心理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人的恐惧焦虑感增加,有些人因为失眠和情绪波动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疫情的出现,加剧了人们原有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同时媒体的大力宣传也让人们对疫情期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正确的认知。因隔离、患病而产生的焦虑、孤独、抑郁等情绪,而产生出的心理健康呵护需求大幅增加。
国内近15000名普通民众疫情爆发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中华精神科杂志》)
不良情绪反应 | 人群抑郁症状 | 人群焦虑症状 | ||||
阳性检出率 | 53.4% | 44.6% | ||||
轻度抑郁 | 中度抑郁 | 重度抑郁 | 轻度焦虑 | 中度焦虑 | 重度焦虑 | |
29.3% | 14.0% | 10.1% | 27.8% | 10.2% | 6.6% |
(引自钛媒体APP)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伴随我们近3年了。面临疫情长期反复,有些人容易产生心烦意乱、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恐惧、无助、空虚、愤怒、失眠等症状却无法自行缓解时,应及时向心理健康机构寻求帮助,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困境。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个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安康密不可分;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北京日报客户端)
【材料三】
面对疫情,除了做好科学地自我防护外,还要注重心理健康,避免焦虑、恐慌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趁虚而入,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孩子该如何自我调适保持健康心理?首先,要调整认知,理性看待疫情及学校防疫管理;积极学习防疫技巧,保持正向关注和积极期待。然后,要规律作息,睡好觉,吃好饭,喝好水,学习好,运动好。最后,要“帮”走压力,利他行为是智慧处理压力的方式,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积极体验。
(引自潇湘晨报)
【材料四】
11月18日,针对疫情时期的时空限制,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研究团队以专业知识内容为基础,结合互联网数字技术,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共同推出数字化综合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紫荆心晴”小程序。小程序具有心理科普、心理评估及心理训练三大核心功能,并面向受疫情影响公众设置抗疫专区,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公益性服务。
(引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A.疫情的突然出现,加重了所有人原有的心理健康问题。 |
B.《中华精神科杂志》对国内15000名普通民众疫情爆发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人群普遍出现了抑郁症状。 |
C.疫情长期反复,容易使人心烦意乱,紧张焦虑,甚至空虚愤怒,而一旦产生这些负面情绪就必须向心理健康机构寻求帮助。 |
D.疫情长期反复,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我们除了防“疫”,还应防“抑”,避免负面情绪趁虚而入,保持身心健康。 |
连接材料:
紫荆花为清华校花,花瓣呈紫色,叶片与枝干连接紧密,不管风雨再大,也不会掉落,表现出倔强的性格。
从文化遗产的研究视角,“黄河”可以被视为“文化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大量文化景观节点,涵盖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各种子类型。
A.②③④① | B.②③①④ | C.③④②① | D.③④①② |
错?对?
(涵静趴在书桌前,四周昏暗,台灯明亮。涵静一边写,一边推推宽边眼镜。音乐逐渐响起,舞蹈演员在昏暗的四周跳舞,他们是涵静作品的再现。涵静脸色愉快时,他们轻快地跳;涵静脸色沉重时,他们抑闷地跳。最后,涵静在书桌前入睡了。灯光暗,舞蹈演员和涵静下。)
(白天,在教师办公室,涵静跟着李老师上)
李老师:(先坐下,喝口水)你今年多大?
涵 静:(噤立)十六。
李老师:几年级?
涵 静:初三,老师,我……
李老师: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
涵 静:(不语,扯衣角)
李老师:我承认你有写作天分,你的小说很感人。可是现在是初三,你知道吗?初一初二,你写多少我都不管你,初三毕业后,你怎样写都是对的,不过初三,你还把心思泡在这上面,这就是大错特错了!你自己考虑吧!
涵 静:我……
李老师:让你妈妈打个电话给我。(灯光暗,涵静和李老师隐于黑暗中,李下)(一束柔和的光由上而下铺在台中央的涵静身上,她蹲在地上,脸埋在手臂中。)
涵 静:(抬头)错,对,对,错。老师、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说我错了,可是编辑姐姐、同学、朋友,却说我是对的,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站起)为什么有初三?为什么有中考?为什么有六门课等我去过?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写小说?为什么?为什么?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涵静的脸越发苍白了)王姐姐说我再努力些,或许就能出一期专号,可是,我初三了……(涵静下)
(白天,办公室)
涵 静:我考虑过了,我决定休学。
李老师:你说什么?你疯了!
涵 静:我想我是对的。
李老师:你父母怎么说,他们也疯了?
涵 静:他们反对,可是我会使他们明白,我是对的。(涵静转身走下)
李老师:(望着涵静)唉……
1.本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金陵驿二首(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壶口瀑布
梁衡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⑤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986年6月
1.纵观全文,文章绝大部分是围绕着水来写的,而文章的第五段却写脚下的石头,请问这样写是何道理?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①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②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③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④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⑤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⑥王淡人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但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乡下来人看病,一般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鹌鹑!遇到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王淡人看着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⑦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⑧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⑨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⑩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游手好闲!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⑪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⑫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管治病,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⑬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嘛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⑭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
⑮你好,王淡人先生!
(有删改)
1.“急公好义”这个成语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简要概括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王医生的“急公好义”。角落
朱红娜
①门口有个角落。平时,有人在那聊天,有人避雨,有人等人,有人等车。角落不大,然而喧闹,角落是社会新闻的收集地,也是社会新闻的发散地。我每天要经过这个角落上班下班,有时候也加入聊天队伍,大家都不熟,但也不陌生。不知什么时候,角落突然冒出个摆摊人,摆摊人看上去七十出头,头发已全白,但气色红润,皮肤饱满,鲜有皱纹,一看就不是乡下人,倒像是哪里的退休职工,只是眉宇间挂着一串压抑,看着不太从容。
②他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地上摊张塑料布,布上躺着几双袜子。老人是否觉着自己像一块石子,丢进池塘,泛起圈圈涟漪?但老人的石子太小,池塘并未泛起一丝涟漪。来来往往的人并未在摊前驻足,站在角落的人也未瞧他一眼。
③奇怪,这也能赚钱?我悄悄观察了几天,老人依然一脸严肃地坐着,袜子依然一成不变地躺着。我蹲了下来,装作想买袜子的样子,询问价钱。老人将几种袜子介绍了一遍。每一双袜子,都贴有价格,有三块五,有五块,有十块。
④我要是全买了,您能赚多少钱?我对老人说。不赚钱,不赚钱。老人摆摆手,一分钱都不赚。不赚钱摆摊干吗?嘿嘿,嘿嘿。老人笑着,脸上露出了一丝腼腆的模样,并没有回答我。老人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⑤老人每天准时出现在角落里。太阳出来刚好撒在他身上,太阳落山他还在马扎上钉着。我发现他并不专注卖袜子,而是用心听人聊天。角落里的人什么都聊,聊疫情,聊三娃,聊减负,聊物价,聊养老……但他从不插话。
⑥我总会跟他打个招呼。他并不是那种很善于交流的人,你问他一句,他答一句。大叔贵姓啊?姓李。李叔,有缘了,我们都姓李。那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叫你大侄子。这是他说过的最幽默的一句话。
⑦老伴呢?走了。孩子呢?在深圳。住在哪里啊?里面小区。一问一答,都很简短。有时候也不答,比如问他,怎么会来摆摊呢?有无想过再找个女人呢?他就嘿嘿笑一声。笑声憨厚又低沉。
⑧一天,我去附近的超市,看到李叔从超市里拿了一大堆袜子在买单。原来他从超市零买回来,在角落摊位零卖,每双袜子的价格还是超市的标签,看来摆摊真的不是为了赚钱。我想上前跟他打个招呼,但一想老人既然有秘密,还是不要让他尴尬为好。
⑨日子在日出日落中翻页,角落里每天上演热闹生活剧,李叔似一名观众,在角落静静旁观。我出差半个月,回来以后,再经过角落,发现李叔不见了。而且一连几天,都没有出现。我问角落里的人,他们都说没注意呢,也不知哪天开始就没来了。我问角落旁边的小区保安,看到卖袜子的摆摊老人了吗?保安说,不知道。我想去物业公司查一下,却发现除了知道他姓李,并不知道他住几栋几楼,更不知道他的姓名、电话。
⑩李叔就这样从我的视线里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我从未想过需要留下他的联系方式,确实也不需要留下联系方式。他与我非亲非故,只是人生千千万万过客中的一员。但他顽固地驻扎在我心里,不时他就从脑海跳出来,在我面前嘿嘿笑一声。
⑪妻子去省城帮儿子带孩子了。偌大的四房两厅本来就只有我们夫妻二人居住,平时都是冷冷清清的,妻子一走更是空空荡荡。我每天早上起来,便迫不及待去角落,在那里,我能感受到些许热气,感受到人间的烟火气息。突然一天,远远的,我看到李叔又坐在角落里,小马扎上,面前摊张塑料布,布上躺着几双袜子。我快速走向前去,却发现坐在小马扎上的竟然是我。李叔好像在哪里朝我嘿嘿笑了一声,我揉了揉眼睛,他倏忽就不见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