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不速之客》,回答下列问题。

不速之客

①这只白猫,是个不速之客。一天早上,父亲打开门,看到它趴在门槛上,像草结一样缩成一团。它轻轻叫唤一声,眼神可怜极了,父亲动了恻隐之心,喂了它几条小鱼。从此以后,它便把这里当成家,再后来,干脆在粮仓里找了个角落,生下四只小猫。

②当了母亲之后,白猫立刻变成一个女强人。除了捉老鼠,它还会找些零食来补充营养。它特别擅长偷袭,河里的鱼、天上的鸟、沟里的泥鳅,全成了它的食物。由于吃得好,它有了充足的奶水,小猫们个个胖乎乎的,圆得像球。

③村里人爱开玩笑,白猫生下小猫后,邻居便跟父亲说:恭喜你当外公了。可父亲一点儿当外公的喜悦都没有,他很纠结。家里也曾养过猫,后来,走的走,死的死,想起来都是伤心的往事。最后一次养的是一只黄猫,很爱撒娇,喜欢在父亲的小腿边蹭来蹭去。后来,黄猫失踪了,三天后被发现时已经死在了河滩边,尾巴被人打断了。它的尸体在阳光下晒着,侧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还是那么明亮,好像没有一丝痛苦。父亲以为它还活着,叫了一声,它没有应,叫了两声,还是没有应父亲把它装进麻袋,挂到村西小树林里的树上。从那天起,他就暗暗发誓不再养猫。

④一天上午,趁着母猫出门觅食,他悄悄走进粮仓。这四个小家伙刚吃完奶,睡得正香,它们咬着粉红的小舌头,一只枕在另一只的小肚子上。听到脚步声,它们很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只睁了一条缝,旋即合上,发出轻得不能再轻的叫声,那声音温柔极了,听得人心都要融化了。父亲轻轻地抚摸它们,又像抱外孙一样,将它们抱起来,放进纸箱。纸箱里垫了一件旧棉衣,它们在里面晃来晃去,像坐上了轿子,很是享受。

⑤母猫回家后,发现小猫不见了,立刻叫唤起来。起初是低声短促地叫,充满着母亲的温柔,它以为淘气的孩子躲起来了。可是,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消散,没有一点回应。它的叫声马上变了,拉得长长的,带着哭腔。它满屋子找,声音越来越嘶哑,越来越无助。

⑥父亲在睡午觉,母猫便跑进父亲的房间,换了一种声调叫唤,好像在责问,又像在哭诉。父亲装作没有听见,它犹豫了一下,跳上床,在父亲的枕头边躺下来,温柔地叫唤着,可任凭它怎么叫唤,父亲始终没有睁开眼睛。

⑦见父亲无动于衷,母猫便冲出房子,满村地找,边找边叫唤,声音凄惨至极,让人不忍听下去。它仔细搜索着每一个角落,每一间房子,每一个草垛……仍然一无所获。

⑧那天晚上,下起了雨。雨势很大,天空和大地好像连在了一起。父亲心绪不宁,迟迟无法入睡。他放小猫的地方,是旷野里的一片草丛,离我家有足足一里地远。他不知道那四只小猫会不会找地方躲雨,他想起身去看一看,但终究还是没有下床。他安慰自己说,不管怎么说,反正家里不能再养猫了。

⑨第二天,雨过天晴,父亲起床后,像往常一样推开粮仓的门,看到了那四只如毛线团般圆乎乎的小东西。母猫抬起头轻轻地了一声,眼神疲惫而又欣慰。昨天夜里,它竟然找到了它们,又把它们一只一只地叼回来。

⑩父亲心头一酸,退出粮仓。掩门的一瞬,他想起逝去多年的母亲。

(选自《视野》2021年第15期,有删改)

1.阅读文章,梳理父亲的心理变化,将内容补充完整。
白猫落魄上门,父亲动了恻隐之心;白猫生下四只小猫,父亲①___________;白猫出门觅食,父亲狠心丢猫;母猫雨夜寻子,父亲②__________;母猫寻回小猫,父亲③___________
2.赏析下面句子,并对它进行朗读设计(语气、节奏、重音、停连等角度)。
父亲轻轻地抚摸它们,又像抱外孙一样,将它们抱起来,放进纸箱。
3.文章第③段划波浪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揣摩本文与郑振铎的《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美术初学者小文,为让自己简笔画作品中的景致更有情韵,打算为该作品附上诗句。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首诗,默写与这幅作品相匹配的一联诗句,并简要赏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
A.王绩《野望》 B.崔颢《黄鹤楼》     C.陶渊明《饮酒(其五)》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人:“所有知识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或感受,请用故事的形式分享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记叙文。
根据要求作文,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不抄袭、不套作、不泄露个人信息。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落红萧萧为哪般

迟子建

①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由于被日军占领,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紧缺,端木蕻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的花瓶,替代骨灰盒。这个无奈之举,在我看,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因为萧红是一朵盛开了半世的玫瑰,她的灵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

②香港沦陷,为安全计,端木蕻良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中,一只埋在浅水湾,如戴望舒所言,卧听着“海涛闲话”;另一只埋在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树下,仰看着花开花落。

③我三月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看惯了白雪,陡然间满目绿色,还有点不适应。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融入异乡的春天。

④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一个小山坡,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

⑤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

⑥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茅盾先生作序。而《生死场》的原名叫《麦场》,标题亦是胡风先生为其改的。可以说,萧红踏上文坛,与这些泰斗级人物的提携和激赏是分不开的。

⑦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谓一语中的。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

⑧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

⑨圣士提反女校静悄悄的。我在列堤顿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撒酒的树。校园里的矮株植物,有叶片黄绿相间的蒲葵,有油绿的鱼尾葵,还有刚打了骨朵的米仔兰。我把它们轻轻掠过,因为它们显然年轻,而萧红已经去世68年了。最终,我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杆相距半米,适合我撒酒。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一棵则是冠盖入云、枝干遒劲的榕树。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默念着萧红的名字,一半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撒在树身如水泥浇筑的大榕树下。红酒渐渐流向树根,渗透到泥土之中。它留下的妖娆的暗红的湿痕,仿佛月亮中桂树的影子,隐隐约约,迷迷离离。

⑩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圣士提反女校外的另一条路——柏道。暮色渐深,清明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了。走着走着,我忽然感觉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一样东西飘落在地。原从女校花园栏杆顶端自由伸出的扶桑枝条,送下一朵扶桑花。没有风,也没有鸟的蹬踏,但看那朵艳红的扶桑,正在盛时,没有理由凋零。我不知道,它为何而落。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呢!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


注:①指的是戴望舒为萧红做的悼亡诗《萧红墓畔口占》。其内容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作者以《落红萧萧为哪般》为文章标题有何作用?
2.文章开头两段分别从萧红骨灰盒的选择和骨灰的去处写起,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理解第⑦段加点词语“后花园”的含义。
4.结尾段中“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外作者为何将那朵扶桑花带回寓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下列各项对文中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艸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蕃”的意思为“多”。
B.“相得益彰”中“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C.“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D.“植”在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含义。
4.选文中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表现出他们的生活态度有何异同?
5.联系以下链接材料,分析两段文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链接材料】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李渔《山茶》)

类型:课内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ㅤㅤ①如果要对螳螂的习性进行系统研究的话,必须要在家中饲养。饲养它并不困难,因为只要好吃好喝地伺候,它并不在乎被囚在钟形罩中。我得每天给他精美食物,天天换样。这些美味的食物是我想用来了解螳螂的胆量和力气到底有多大的。
ㅤㅤ②在这些美味之中,大灰蝗虫个头儿要比吃它的螳螂大得多。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就像是突然从一个盒子里弹出一种吓人的东西,一种小魔怪似的。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螳螂将自食其果。
ㅤㅤ③据说,①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大灰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瞪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ㅤㅤ④在抓获蚱蜢这种危险小于大灰蝗虫的昆虫时,螳螂那魔怪般的姿态没有那么咄咄逼人,持续时间也没那么长。它只需将大弯钩一伸就解决问题了。对付蜘蛛也是如此,只需拦腰抓住对方,就用不着担心其毒钩了。
ㅤㅤ⑤对于其日常食物里不起眼的小蝗虫,无论是在我笼子里的还是野地里的,螳螂都极少用它的震慑法,它只是一把抓住闯进它的势力范围的冒失鬼就完事了。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螳螂捕食》有改动)


【材料二】
ㅤㅤ①它爬上铁丝网罩子的顶部,身体倒挂着,腹部末端张开一道裂缝,从中排出了一种黏糊糊的物质。那道裂缝不停地一张一合,流出的黏液经过挤压、拍打、接触空气后,膨胀成了一团团包裹着气体的泡沫,就像我们搅打鸡蛋清一样。雌螳螂边制造泡沫,边产卵,它的腹部从左到右地摆动,每铺一层泡沫,就在其中产下一层卵,就这样层层叠加,留下了一条条横向的纹路。两分钟后,泡沫渐渐凝固了,变得越来越坚硬。
ㅤㅤ②新造好的螳螂卵囊长四厘米、宽两厘米,一端尖、一端圆,颜色像麦子一样金黄。卵囊的中间部分是并列的两行,像瓦片一样层层相叠,每排瓦片的边沿都有细小的裂缝,这就是门。将来孵化的小螳螂要从门里钻出来,左边的小螳螂出左门,右边的小螳螂出右门。在每一层育儿室里,都沉睡着裹着淡黄色外壳的螳螂卵,它们头朝门口沿着圆圈排列。卵囊的其他部分则是密封的墙,墙体是坚固的泡沫体,既可以保温,又可以抵挡冬天的风雪。
ㅤㅤ③螳螂卵囊刚造好的时候,出口处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东西,就像刷了层白油漆,这是由雌螳螂腹部最后一点干净、细腻的泡沫形成的。这层白漆很容易破碎,要等它脱落后,才能看到出口的裂缝。在筑卵囊的时候,雌螳螂一次也没回头看过,却像个建筑大师一样安排好每一层的育儿室,把孩子放进去,同时垒起保温性能绝佳的墙、留出大门,最后还要刷一层白漆,没要任何帮助就完成了这个完美的建筑。
ㅤㅤ④③我钦佩地看着雌螳螂,盼着它能转过身,欣赏一下自己的杰作,对自己的孩子流露些许温情。再次让我震惊的是,雌螳螂一产完卵,就冷漠地离开了,甚至有几只蝗虫靠近螳螂卵囊它也没加理会,完全忘了里面睡着自己的四百多个孩子。④真是个铁石心肠的妈妈啊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螳螂捕食》有改动)


(1)【材料一】中法布尔先提出“螳螂胆量和力气有多大”的问题,再观察验证。请梳理法布尔的观察步骤。
(2)阅读两则材料,选出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A.画线句①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大灰蝗虫遇到螳螂目光时的恐惧。
B.画线句②写出了大灰蝗虫通常会被螳螂吓坏,表达严谨,用词有分寸。
C.画线句③表达了对螳螂的钦佩,后文又写它对孩子的冷漠,自相矛盾,不够严谨。
D.画线句④“真是个铁石心肠的妈妈啊!”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读来情趣盎然。
(3)小联读完《昆虫记》,写了读后感,请你帮他补充完善。
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用毕生的精力对昆虫进行繁复的观察和实验,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戏剧家罗斯丹评论《昆虫记》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者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①
鲁迅说《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益的书”。②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史诗”之美誉。
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在①处举例分析罗斯丹的评价。
②结合《昆虫记》全书,在②处写下你对鲁迅的评语的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逄候骑,都护在燕然。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施从事

吴均

故鄣县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注释]①施从事:生平不详,作者的朋友。从事,宋以前对幕僚的称呼。②故鄣县: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③干天:直插云霄。④企水:口渴求饮。⑤春罗:即女萝,一种植物。⑥晦:黑暗。⑦信足荡累颐物: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⑧悟衷散赏:悟衷,开阔心胸。散赏,自由欣赏。,
1.下面对《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派去西北边塞慰问时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对出使一事发表议论,颔联以景物和自己对比,抒漂泊无定之感。
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跳出了个人荣辱沉浮的小圈子。
D.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情绪高涨起来,个人失意已消散。
2.下面是小敏同学读《与朱元思书》收获的写作启示,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点出了这段山水的总体特征,总领全文,再按照先“异水”后“奇山”的顺序具体描绘。
B.写“异水”抓住富春江水质清澈及有“游鱼细石”的特点来具体描绘,都通过侧面来描写,运用夸张、比喻与对比的修辞。
C.写“奇山"用拟人手法写出山的形态之美,再从听觉角度写声音之美,最后以“横柯上蔽”和“疏条交映"形成光影之美。
D.作者抓住特征来描写景物,再由景生发感慨,表现景色的怡人,表达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将情景自然融合在一起。
3.用“/”给《与施从事书》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
4.请将下面的字词整理表填写完整。

词类活用字词整理

词语用法含义
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
猛浪若动词作名词_______
负势竞_____________向上
横柯名词作状语_______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6.联系以上三篇诗文,探究自然之景对人产生的影响。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岁月的忧伤

①我在门前站了很久,还是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去抹蓝色门牌上岁月的痕迹。五曲巷15号,一条很窄的巷子和巷子尽头一户平常人家。几年不见,它已经明显衰老,我温暖的眼神依然捕捉到了它那老人才有的忧郁和苍凉。“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连房屋街巷都变得老迈的今天,我柔软的手指能阻挡什么呢?我一遍遍试图还原它昔日的光亮,不过想更切近地知道,曾经真真切切属于这里的,那些幸福的人,那些快乐的事,那些蓬勃的日子,到底都到哪里去了。

②曾经,二十多年前,我坐在简陋的小饭桌边,看正午的阳光穿过一大碗清水,投射到炊烟熏黑的墙壁。上去,明亮的光圈在一家人的头顶上一闪一跳,像放电影几只母鸡咕咕叫着在我们脚下寻食,铝制的房门把手在太阳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我悄悄把这个中午的这些细节记了下来。这是我对时间的第一次留意,我想知道,如果把生活的一瞬印进心里,时间的脚步是不是就可以走得慢些。据父母说那是我们家最为清贫的一段时期,四个上学的孩子加上不轻的债务,让他们的日子非常拮据。可我搜遍童年的记忆,回想起来的却只有大片黄黄紫紫开得茂盛的丝瓜花、扁豆花和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我记得父亲曾异想天开地在院子里种满小麦,还用花纹蛤皮装饰了门前的巷子,母亲则每晚在缝纫机前一边干活一边哼唱。她心灵手巧,除了衣服做得好,蒸馒头时为我捏的面喜鹊也是栩栩如生。那时父母正在盛年,日子在他们手上每天都新鲜且富有朝气。我们在这样的日子里成长,从没有因为贫穷自卑过,相反,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天底下生活得最好的人。

③后来我知道这种方法不对。因为无论怎样努力,时间还是疾步如飞地走向一个又一个明天。它每天的变化极其细微,等我们忽然觉察,已经有好大一串日子被甩到身后了。而且,它是有策略的,它从不一味傻跑,而是在行程中不断给我们制造悬念或者惊喜,使我们愿意甚至盼望新一天的到来。比如那天我放学回家,发现二哥手里新添了一把吉他。清澈的音乐混合着枣花的香气在院子里流淌,全家人因此变得喜气洋洋。那一刻,我轻易就原谅了时间的匆匆,因为是它让哥哥长大,使他可以像父亲那样工作、挣工资,使热爱音乐的一家人终于可以在自己的院子里而不是在信号不佳的收音机里听到悦耳的琴声。

④后来,我们空阔的院子被越长越大的枣树浓荫遮起来。我们陆续长大,然后象分叉的树枝把生命伸向另一片天空。树下听琴的日子和我偷读第一封男生来信的过往,在更新鲜、更繁忙、更美好的日子扑面而来的时候,马上就被我忽略了。时间像一把巨大的扫帚,转眼就把那些生动的声音、表情、情节或者眼神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追随着时间的脚步,觉得有更多更好的日子等在前面,所以,大家一路匆匆,努力前行,很少顾上回头。

⑤直到,有一天,母亲永远退出我们的生活。

⑥这才知道,属于家庭的最完美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那些寻食的母鸡,盛着清水的粗瓷大碗,母亲的哼唱,还有满院的麦子,再也回不到我的生活中来了。那天,我看哥哥握着母亲的手,与她约定来世再做母子,忽然觉得掉进了巨大的时间黑洞。我不知道在神秘的时空中,要经过怎样繁琐的组合,曾经的一家人,才能再成为一家人。这显然是个渺茫的愿望,这一醒悟,让我心凉如水。

⑦现在,我与巷子四目相对,默默无语。我每迈出一步,都踏在厚厚的时间的尘土上。沉寂多年的情景不断纷扬起来,它们一片一片落在我薄瘦的肩膀上,使我痛楚地感觉到了岁月的重量。

(作者:陈晓霞,有删改)


(1)在文章②﹣⑥段中,作者对时间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提示,补全内容。
①二十多年前,希望时间可以走得慢些,因为父母把日子过得新鲜且富有朝气。

③再后来,追随着时间的脚步匆匆前行,因为觉得有更多更好的日子等在前面。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量词运用很有特点。请分析下面加点量词的表达效果。
①我一遍遍试图还原它昔日的……
②……它们一片一片落在我薄瘦的肩膀上……
(4)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岁月的忧伤”“忧伤”的具体内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对惯性思维说“不”

①思维是什么?思维是精神世界中最瑰丽的花朵。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模式,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为了告诫世人不要忘却,著名哲学家康德生前给自己写下这样一句碑文:“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

②惯性思维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维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由于这种惯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比如说,一张 1 毫米的纸对折 51 次会有多高?一张板凳的高度,一栋大楼的高度,还是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答案是比太阳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还要多近 1 亿公里。答案令人诧异,但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正确答案有的人竟然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惯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怕力量。

③惯性思维力量的强大有时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运输系统的设计,竟然取决于两千年前两匹战马屁股的宽度。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 85 英尺。为什么是这个奇特的标准呢?原来美国最早的铁路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而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可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他们习惯性地把马车的轮宽搬到了电车上。据查,英国老路的辙迹宽度是罗马战车形成的,而罗马战车的轮宽恰恰是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

④台湾作家吴若权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为是钻石。”正因为受惯性思维影响,认识不到事情也有变异的时候,于是便有了发生在莫泊桑小说《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的悲剧。经验主义是惯性思维的显现定式,是禁锢创新的镣铐锁链。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 5% 是非习惯性的。如果我们奉行所谓“经验主义”,结果必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违背科学走弯路”!

⑤惯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天敌”,但并不是不可破除的“魔咒”。牛顿是物理学的鼻祖,牛顿定律一向被认为是物理学中不可更改的真理,也从未有人怀疑过,但是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却大胆扬弃,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从而获得了 195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对惯性思维说“不”,因此取得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这句名言表明,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突破自我、打破常规,毅然决然对惯性思维说“不”。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2)第②~⑤段围绕中心论点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请依照例子的表述,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A.惯性思维使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
B.____
C.____
D.____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
(4)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联系本文的论述,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一些半路出家的冒险者闯入一个个科学新领域,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房地产经纪人恩德斯发现了在试管中培养小儿麻痹症病毒的简便方法,画家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伽利略发现钟摆事实原理时还是个医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班级举行“爱文学·爱阅读”活动,请你参加。
(1)小雯找了一些关于读书的语句,帮她排排序吧!(     

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更甚。                                              总之,这种读书的习惯是我从小时候就养成了的。


①每天临睡之前,不管这一天是多么疲倦,我都要读上一小时的书。
②在家里是这样,在旅途中,在旅馆里,我也是这样。
③如果碰到一本好书,那就会通宵达旦地读下去。
④每天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十分钟,我也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
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
(2)小滨分享了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帮他把A、B、C三处补充完整。

(3)小刚作为本次读书活动的策划人之一,设计了“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你作为策划人,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至少设计两项,不能与小刚重复)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