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16)|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   模糊)地看出,苹果核(竟然   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   熟悉),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2.通常的切法指的是_________,另一种切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拦腰切                       ②从顶部切到底部
3.从选文可知,拦腰切苹果可以切出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A.我们可以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B.我们可以学会多种切苹果的方法。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空间

算术题与文学课

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文学课,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大声回答:“等于7嘛!”  

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说到这里,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国画给学生们欣赏。  

只见画上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黑点了。  

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学生们听罢,恍然大悟。原来,闻先生是要用这个简单的算式形象地说明,文学艺术作品贵在含蓄,要给人们以广阔的想象余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疑惑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一多为什么要给学生出这道简单的数学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有一死,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固: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是中国______(朝代)的文学家,他的《_____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这段话出自《______》,是____于1944年9月8日在追悼_______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4.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读一读画线的句子,体会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另一个“死”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两种人的鲜明态度。
5.这段话强调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死观。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苹果里的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qiē  qiè)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xiān  xiǎn)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是指____________
3.用横线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所说的图案具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
5.创造力从小处说是___________,从大处说是___________
6.读读有关创造、创新方面的话,然后自己试着写一句。
例:(1)推陈出新是我无上的诀窍。——莎士比亚
(2)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次失败的经历而后成功的。——华罗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QOrDeR]]用文中的词语概括灞河柳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说说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可能付出了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灞河柳和高原柳同是一种柳树,它们生活的道路和命运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用了许多笔墨去写家乡灞河边的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骄傲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鲜艳—(______) 自豪—(______)
2.彼得的梦想是_______,他通过_______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彼得说的“真金”指(  )。
A.含金量非常高的金子
B.用勤劳创造财富
C.用淘金的方法致富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段阅读。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1.写出近义词。
果然—(   )通常—(   )隐藏—(   )
2.用“    ”划出“我”很惊奇的词语。
3.用“    ”划出描写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的句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1.形近字组词。
悟(    )        娇(    )
捂(    )        骄(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扮——(    )培育——(     )骄傲——(   )
3.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彼得所说的真金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段阅读。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侯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1.给下面词语写出近义词。
反复——(多次)  疑惑——(______)
2.爷爷说的“煮书”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才能把语文学好?读完本文后你的收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第一次这样(qiē  qiè)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xiān  xiǎn)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里可以看出“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用“~~~”在文段中画出来。这图案有很大魅力的原因是(      )
A.邻居家的小男孩又学会了一种新本领。
B.这使“我”懂得了苹果还可以横着切。
C.这使我们知道了应当如何培养创造力。
D.“我”对苹果里的“五角星”感到惊奇。
4.创造力往小处说是__________,往大处说是________
5.读读有关创造、创新方面的名言,然后自己试着写一句。
例:(1)推陈出新是我无上的诀窍。——莎士比亚
(2)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次失败的经历而后成功的。——华罗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