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忆读书(节选)

①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       ),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②此后,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③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       )”的结局。

……

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选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读《______》的故事。
2.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A.一丝不苟             B.津津有味             C.合久必分             D.分久必合
3.“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与“居然越看越明白”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你从作者“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的两次“哭”感悟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从读书中收获了快乐,明白了道理。联系实际,说说你在读书中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群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

【材料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材料二】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饿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他在读书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

1.阅读材料一,我知道了作者倡导读书要有“三到”即心到、____________、口到。而且“三到”之中,强调了______________是最重要的。
2.我可以用____________概括材料一中所讲的读书方法,用____________概括材料二中所讲的读书方法。(填序号)
A.持之以恒             B.专心致志             C.循序渐进             D.博览群书
3.阅读完两则材料,我猜测朱熹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与朱熹的读书观是分不开的,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朱熹读书时要求要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
(2)朱熹欣赏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读的人,觉得他们很热爱读书。(      )
(3)朱熹觉得读书要循序渐进。(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②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③。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忆读书》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我的“长生果”》

1.第一个文段中最能概括朱熹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你赞同第二个文段或第三个文段中作者的哪一种读书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第三个文段中的学校图书馆推荐在课内外读过的一首有关读书的诗词,把它默写在下面的方框里,书写时注意整洁、美观。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书学文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读《白洋淀纪事》,每遍都要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次学开头、结尾,下次学结构、描写,再次学语言运用……当时,贾平凹没有给他这种读书法起什么名字,我们就叫它“读书学文”法吧!

从别人的文章中学写作的方法,其实在古代就有不少人用过。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就是通过阅读著名作家的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说:“第一看文章的主旨大意,第二看整体布局,第三看文章展开的主要线索,第四看遣词造句……”通过这“四看”,吕祖谦既读了书,又学会了写。

北宋诗人黄庭坚读书时特别留意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之处。一次,黄庭坚从开封相国寺得到一本宋子京写的《唐史》初稿。这本史稿是经作者修改过的,稿纸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楷,有的字已无法辨认,黄庭坚却如获至宝,对修改之处读得特别仔细,凡宋子京改过的字句,他都反复推敲,对比分析。这样读下来,黄庭坚收益很大。

这些经验表明,“读书学文”,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从名家的范文中吸取营养,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读书方法。

1.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本文讲了________、黄庭坚三人的读书方法。用一句话总结一下黄庭坚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痴

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苦读书

范仲淹读书是有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决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呼呼的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不够舒服,而范仲淹却在这样的寒夜里,面对一盏孤灯,在那里刻苦用功。他坚持要读完当天要读的书以后才去休息。有时候,他冻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提提精神。每当他计划完成后去睡觉时,常常已经是后半夜了。可是,第二天清早,他却又赶紧起床,收拾好一切,又忙着读第二天的书。


(二)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像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三)抄书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四)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好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认真阅读。他说:这篇论文一共二十多页,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地反复学习翻摸,洁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爱人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呵,简直是吃书。

1.短文向我们介绍的书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摘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类拔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四位书痴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此后,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qǐ kǎi)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 蔼)亮死光了,又把书丢下,后来忘了时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连成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   shà),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能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 哀)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带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使用不正确的字。
2.对于选文第1自然段中作者提到的读书方法,你是否赞成?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的内容,按要求概括作者的读书体会。
(1)读《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
(2)读《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书法艺术


【材料一】

书法是一种书写艺术,多指用笔写字的艺术,分为硬笔和软笔两种。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彩迷人,形成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书体。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形体均匀齐整;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草书那样漆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显出优美。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例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等。晋代的王羲之最突出的成就表现为他的行书,而行书的最高典范是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行书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道美健秀;唐代的欧阳询以楷书见长,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唐代的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特点是端庄雄伟;行书则气势道劲,雄强豪放,富于创新。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唐代的柳公权以楷书著称于世,与颜真卿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其书法以骨力劲健见长,代表作是《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而宋代的苏轼主张书无常法,其书法苍劲、豪放,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


【材料三】

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传说他曾在浙江省绍兴市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水被染得墨黑墨黑的。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也喜欢书法,他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要他用庭院中十八口大水缸中的水磨墨,直到水全用完了为止。王献之夜以继日地音水研墨苦练,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1.结合材料一,把下面的书法作品与相关书体连线。

楷书                 草书                  行书                    篆书                    隶书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法都是用毛笔写的
B.书法史上的“颜柳”指颜真卿和柳公权,“二王”指王羲之和王献之
C.《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都是行书佳作
D.《兰亭序》中的“兰亭”是个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市
3.下列古诗词中化用了材料三中王羲之“临池学书”典故的一项是(     )。
A.王冕的《墨梅》B.王安石的《梅花》
C.卢钺的《雪梅》D.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4.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下列两幅行书作品中,______________是王羲之的作品,______________是颜真卿的作品。

5.由材料三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富兰克林的读书法

①19世纪的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lüè liè)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从小没上过多少学,12岁便进了印刷厂做印刷工人。他的读书方法是:

一借。由于家(jìn jìng)贫寒,当印刷工的报酬也很低,他便从自己认识的几个书店的学徒和一些(cáng zàng)书多的人那里借书读。借来之后,他赶快回到家,点起一盏小油灯来读。读得疲乏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坐下来继续阅读,直到读完为止。第二天,他准时把书还给朋友。朋友们称赞他是一位守信用的读书迷

二摘。富兰克林除借书读之外,对特别好的书,他也去买。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来。他读过电学、地学、植物学、数学、化学等许多书,光摘抄下来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的好几筐呢!

三背。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

四写。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富兰克林还常常练习写作。他写作的方式有二:一是仿写。读过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对照、比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二是创作。在读了许多书之后,富兰克林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乐趣、爱好,练习写自己的研究与发现,(chǎn shàn)述自己的观点。

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用“  ”标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你认为富兰克林的第三种读书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以问题结尾,请先回答这个问题,再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_____________
4.“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请将这句话记下来。这句话说了几层意思?它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醒脾开胃冲剂说明书》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通用名称】醒脾开胃冲剂

【主要成分】谷芽、香橼、甘草、稻芽、佛手、使君子、荷叶、白芍、冬瓜子(炒)。

【规格】每袋装14克

【剂型】颗粒剂

【适应症】醒脾调中,升发胃气。用于面黄乏力,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成人一次14克,一日2次,儿童及老人遵医嘱。

【注意事项】1.忌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3.小儿及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4.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6.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7.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避光。

【保质期】36个月。

1.阅读《醒脾开胃冲剂说明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不用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B.服药期间可以吃冰激凌。
C.可以用凉水冲服。D.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的可以使用。
2.根据药品说明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口干、舌少津、大便干,家人让她服用本冲剂。
B.小明在服用该冲剂前吃过泰诺,可以直接服用该冲剂,无须咨询医生。
C.9岁的小胡腹痛可以一次一包,一日两次服用该冲剂。
D.小范面黄乏力,食欲低下,带有腹痛腹胀,他可以遵医嘱服用该冲剂
3.使用该药品后,正确的贮藏方式是(   )。
A.奶奶将药品放在茶几上,并用密封袋装好。B.爷爷把包装盖好,放在电视桌的柜子里。
C.奶奶把它密封好,放在窗台的小柜子上。D.爷爷用密封袋装好,放在柜子里,并加了锁。
4.奶奶买了一盒“醒脾开胃冲剂”,生产日期是2015年10月13日,有效期可延续到(   )?
A.2016年10月13日B.2017年10月13日
C.2018年10月13日D.2019年10月13日
5.出现哪种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服用这种药?(     )
A.冰激凌是李林的最爱,几乎每天吃,导致食欲不强,食少便多。
B.奶奶患有糖尿病,最近她不爱吃东西,时常肚子痛。
C.刘强参加800米跑,只跑了不到400米,胃就不舒服了。
D.赵清经常反胃,腹部胀痛,不想吃东西,面黄肌瘦的。
6.小明的妈妈最近乏力、胃口不好,时常腹胀腹痛,她用开水冲服“醒脾开胃冲剂”,一次2袋,一日2次。你认为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忆读书(节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
(2)形容枯燥,一点兴趣和意味也没有。(      )
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读书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实际,说说你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