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忆读书(节选)

①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       ),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②此后,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③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       )”的结局。

……

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选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读《______》的故事。
2.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A.一丝不苟             B.津津有味             C.合久必分             D.分久必合
3.“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与“居然越看越明白”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你从作者“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的两次“哭”感悟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从读书中收获了快乐,明白了道理。联系实际,说说你在读书中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精彩阅读。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1.作者把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作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仿写画“ ”的句子: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__________________,也似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群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

【材料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材料二】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饿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他在读书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

1.阅读材料一,我知道了作者倡导读书要有“三到”即心到、____________、口到。而且“三到”之中,强调了______________是最重要的。
2.我可以用____________概括材料一中所讲的读书方法,用____________概括材料二中所讲的读书方法。(填序号)
A.持之以恒             B.专心致志             C.循序渐进             D.博览群书
3.阅读完两则材料,我猜测朱熹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与朱熹的读书观是分不开的,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朱熹读书时要求要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
(2)朱熹欣赏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读的人,觉得他们很热爱读书。(      )
(3)朱熹觉得读书要循序渐进。(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忆读书(节选)

①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②《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作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少年时是_____,中年时是_____
2.仔细阅读选文第1自然段,填表。
优点缺点
《水浒传》__________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②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③。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忆读书》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我的“长生果”》

1.第一个文段中最能概括朱熹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你赞同第二个文段或第三个文段中作者的哪一种读书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第三个文段中的学校图书馆推荐在课内外读过的一首有关读书的诗词,把它默写在下面的方框里,书写时注意整洁、美观。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书学文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读《白洋淀纪事》,每遍都要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次学开头、结尾,下次学结构、描写,再次学语言运用……当时,贾平凹没有给他这种读书法起什么名字,我们就叫它“读书学文”法吧!

从别人的文章中学写作的方法,其实在古代就有不少人用过。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就是通过阅读著名作家的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说:“第一看文章的主旨大意,第二看整体布局,第三看文章展开的主要线索,第四看遣词造句……”通过这“四看”,吕祖谦既读了书,又学会了写。

北宋诗人黄庭坚读书时特别留意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之处。一次,黄庭坚从开封相国寺得到一本宋子京写的《唐史》初稿。这本史稿是经作者修改过的,稿纸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楷,有的字已无法辨认,黄庭坚却如获至宝,对修改之处读得特别仔细,凡宋子京改过的字句,他都反复推敲,对比分析。这样读下来,黄庭坚收益很大。

这些经验表明,“读书学文”,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从名家的范文中吸取营养,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读书方法。

1.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本文讲了________、黄庭坚三人的读书方法。用一句话总结一下黄庭坚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痴

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苦读书

范仲淹读书是有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决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呼呼的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不够舒服,而范仲淹却在这样的寒夜里,面对一盏孤灯,在那里刻苦用功。他坚持要读完当天要读的书以后才去休息。有时候,他冻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提提精神。每当他计划完成后去睡觉时,常常已经是后半夜了。可是,第二天清早,他却又赶紧起床,收拾好一切,又忙着读第二天的书。


(二)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像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三)抄书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四)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好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认真阅读。他说:这篇论文一共二十多页,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地反复学习翻摸,洁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爱人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呵,简直是吃书。

1.短文向我们介绍的书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摘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类拔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四位书痴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   )目不可计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平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读选文第一自然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棵 ______的榕树。读第二自然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棵__________的榕树。这两个自然段都是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
3.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你能运用静态或动态描写来描写一处你身边的风景吗?试着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此后,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qǐ kǎi)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 蔼)亮死光了,又把书丢下,后来忘了时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连成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   shà),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能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 哀)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带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使用不正确的字。
2.对于选文第1自然段中作者提到的读书方法,你是否赞成?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的内容,按要求概括作者的读书体会。
(1)读《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
(2)读《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但那一晚真够狼狈,躺在床上后,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那一摞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1.为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津津有味”写出一个近义词和一个反义词。
近义词:(         )       反义词:(         )
2.作者是如何有选择地阅读书籍的?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作者爱看书?用“      ”画下来。
4.通读全文,用“﹏﹏﹏”画出作者所说的读书的益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