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

1.根据原文填空。
2.选择填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少年中国的_____;“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少年中国_____;“鹰隼试翼,风尘吸张”象征少年中国_____;“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象征少年中国_____
A.进步不可限量                 B.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C.美好前程                       D.冲天气势
3.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      )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      )   A.用鼻子闻        B.知道   C.有名望
2.这两段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圆明园中不但有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子在此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两段文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两段,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赏析。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节选自《圆明园的毁灭》)

1.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在文中用“﹏﹏﹏”画出。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藏(        )   宝贵(       )   但凡(      )   珍宝(     )
4.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少年中国说》(节选)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②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③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本文作者是清代学者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排比B.比喻C.拟人
3.第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
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习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闹;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③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世闻名(      )
A.往上托,往上伸B.兴起,起C.提出D.全
(2)风景名(      )
A.胜利     B.能够承担或承受 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比另一个优越
2.用“﹏﹏﹏”画出选文中的过渡句。选文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3.结合下面的资料,写一写你对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的理解。
【资料】雨果说,圆明园不仅是一件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理想与艺术之崇高典范。欧洲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财宝加起来也无法和东方这座巨大又漂亮的博物馆相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选文大篇幅描写的却是圆明园昔日的胜景,题目与内容形成了对比。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一个的军营(节选)

在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里,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是谁还在天天吹响嘹亮的军号?

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兵营坐落在东水村,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未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旗仪式,有时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郭孔孙从小就伴随着军号成长,耳濡目染了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被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多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又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郭外貌的语句。
2.“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具体指的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3.文中的哪一处描写令你感动?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老郭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场暴雨刚刚过去,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伏。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着。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是个矮墩墩的战士,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姓高,刚从黑龙江回来。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氛,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我猜这只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从家乡带来的吧?

小高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我才不信呢!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快公开吧,让我也尝尝。

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的时候,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说:走,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上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瓜。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西瓜,笑呵呵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今晚,我们开个尝瓜会表示庆祝,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噘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②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明白——_______   相信——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填空。
“纸箱的秘密”指的是________,作者“明白”了________
4.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把画波浪线的语句①改成用上冒号和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画横线的语句②改成用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①“小精灵”指的是________
②这个句子表面上赞扬________,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________。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6.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对呀。”“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大个子怎么没来?”“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就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_____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开大步走了。

1.文中“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文中虽然没有对“他”进行描写,但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对话,写出了“他”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下列词语填人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轻快B.高亢C.亲切D.低沉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烘托了小鞋匠焦急的心情
B.“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体现了大个子军人是个诚信的人
C.从小鞋匠多收了五毛的保管费可以看出他的贪心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李白与崔颢,两“鸟”比翼飞

黄鹤楼,是我国古代的名楼之一,它位于武昌西边。背依蛇山,前瞰大江,飞檐彩柱,huī huánɡ zhuànɡ lì(   )。这里是古代的游览胜地,无数的文人雅士、大臣官僚,都爱登上黄鹤楼,欣赏大江两岸的景色,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楹联,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shī xìnɡ dà fā(   ),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题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先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bù wú yí hàn(   )地叹气说:“眼前有这么美好的景色却不能赞美,因为崔颢已经先题诗了啊!”

虽然如此,李白一直记着这件事,总想有机会写首诗和崔颢的那首比一比。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的时候,仿效崔颢的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这首诗也成为历代传诵的名作,“凤凰”终于赶上了“黄鹤”,在诗坛上两“鸟”比翼齐飞,嘤嘤相鸣,kuài zhì rén kǒu(   ),留下一段佳话。

1.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
2.古时候,黄鹤楼为什么能成为“游览胜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短文中出现的两首诗,请概括出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仗”是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请用“  ”分别画出两首诗中的对偶句。
5.结合短文以及你的了解,对李白和崔颢两位诗人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        )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双保险锁。

1.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用简要话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
第一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两种理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倒数第2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括号处省略了描写小川此刻的心理活动的话,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文中引号的作用。
(1)“砰”、“啧啧”、“当”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门儿”这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以“锁”为题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