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如果在苏州看到“枫桥”“寒山寺”这两处风景名胜,你会想到本学期学过的哪首诗?用正楷字默写下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句子,完成练习。
(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①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_____等叠词,从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桂树的_____(静态 动态),给人以画面感。
②仿照上面句子的写法,把下面的画面写具体。
眼前是一条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风阵阵,枝头上的树叶纷纷飘落,有的如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有的如蜜蜂,转着“8”字飞舞;有的如降落伞,缓缓地打着旋儿……一片片树叶,无论是怎样飞舞,都会缓缓落下,在地上铺成一条金色的道路。
①这两句话是对_____的描写,属于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
②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叶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水墨菱塘

吴建

故乡的菱培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的,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居地涨满菱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珪,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1.第1自然段运用了多个“AABB式”的词语,请你写下来,积累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给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中,前半句是对菱叶的____态描写,后半句是对菱叶的____态描写,用________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写出了________
4.本文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日积月累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     

桃花流水     

        箬笠,        蓑衣,

                                                                 

1.把词补充完整,“渔歌子”是                                                  
2.词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前两句写景,时间是_________季,地点是_________。词的后三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___的生活。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如童年、健康、亲情、友情……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写值得你珍惜背后的理由和故事。

要求: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少于400字。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孙膑庞涓斗智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当时齐威王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对孙膑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疾人,当了大将,会让人笑话。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打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会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去做,庞涓大败。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摈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攻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查看了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发现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发现只剩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被木头堵住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被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被到去了树皮,上面影影绰绰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映着火光一瞧,那树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但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向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士兵。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个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好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要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1.本文10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__分钟。
2.根据文章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下列事件排序。(填序号)
①围魏救赵       ②庞涓自杀       ③相见恨晚       ④围魏救韩       ⑤减灶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请你在文中找出他们的事迹,并谈谈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人物事迹印象
庞涓
孙膑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照样子,写词语。
1.白茫茫(ABB式)________________
2.漆黑漆黑(ABAB式)______________
3.急急匆匆(AABB式)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形近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写下列名句。
(1)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2)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
(3)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桃花流水鳜鱼肥。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A.法国 法布尔B.法国 儒勒.凡尔纳C.英国 笛福D.丹麦 安徒生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