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节选)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仿写词语:笑哈哈(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水葫芦“指的是_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孩子们的_____________
3.句子”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孩子们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在水中嬉戏的________________场景。
4.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用一句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儿童诗《山村孩子的画》,完成练习题。 
山村孩子的画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悬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1.这幅儿童的画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       )(       )(       )(       )(       )(       )
2.诗中有三对意思相反的词:  (     )——(     )(     )——(     )(     )——(     )
诗中运用这些反义词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三个“它”分别是指: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天上的街市》,完成下列各题。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都是勤劳的人儿,诗人为什么说他们在“闲游”?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节末句,原诗为“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后来改为“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你认为这样的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迢迢牵牛星》中写道“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本诗也写道“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两首诗中均强调天河的“浅”,其用意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窗外,

已经下起了雨。

可是,妈妈,

你不要阻拦我呀,

我要到雨中去。

我戴上草帽。

我跑到雨里。

我变成一把伞。

伞在风雨里飞着,

给没带伞的行人遮雨。

当雨停了,

我就又飞走了,

飞进雨后翠绿的树林里。

妈妈,也许你不见了女儿,

你很着急,

你怕我淋湿了雨。

你跑到街上,

问雨后的风,

问天上的虹,

问每个行人:

我的女儿,她在哪里?

你来到林中,

问小鸟,

问花朵,

问叶子上滴落的雨滴:

我的女儿,她在哪里?

它们都说:

那可是个淘气的小姑娘呀,

她又在和我们捉迷藏吧,

谁知道她会藏到哪儿呢!

雨后。

林中。

蘑菇洒了一地。

它们最喜欢在雨后游戏。

妈妈,当你伸手刚要采下那个最白,

最胖的蘑菇时,

忽然,

它变了,

变成了你的女儿,

她眨巴着眼睛,

笑眯眯地望着你

——妈妈,我又回来了!

你看,我仍戴着草帽呀,

草帽上还挂着彩色的雨滴。

1.“我”没有变成(        )。
A.雨伞B.雨滴C.蘑菇
2.“我”要去雨里干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要去树林中寻找大大的蘑菇B.“我”要去给没带伞的行人遮雨
C.“我”要去和小鸟、花朵、叶子捉迷藏
3.在雨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A.着急B.害怕C.高兴
4.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1.理解,填空。
(1)这首诗写的是           的情景。
(2)孩子读的是《           》。
(3)第一句中“喧闹、声高”写出了              的外界环境,“听不见、哪管”写出了                        
2.按要求找出相应的字词
(1)第二句中的“     ”一词说明孩子懂得爱护书,一个“ ”字说明孩子的笑是不自觉的,他一定是觉得书中的故事有趣而情不自禁地笑了。
(2)第三句中的“         ”通过阳光的移动来说明时间在流逝;“           ”指
李逵,“             ”指张顺。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照样子,写拟声词。
扑腾   ________        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3.这首诗有静有动,如一幅水墨画。请用“       ”画出“动态美”的语句。
4.读了这首小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3.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②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
2.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D.因风:因为风势。
3.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4.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5.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这段文字向我们描画了一幅生动的“江中戏水图”。“刚下水的鸭群”是指(       ),“扇动翅膀”是指(        ),我喜欢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画面充满了童趣。
A.游泳时划动双臂
B.戏水的孩子们
2.文中的“水葫芦”是指(       
A.一种水中的植物
B.一个游泳水平很高的孩子
C.漂浮在水面的葫芦
3.读着诗的后两句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大家正在寻找,突然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透过文中哪个词,我知道“水葫芦”笑得特别开心。
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