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1.成连先生带伯牙到岛上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
2.伯牙来到岛上有什么变化吗?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
3.伯牙真正的老师是谁呢?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shà   ]时间[洒 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 突然],海面上[刮 乱]起了大风,卷[juǎn   juàn]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 地 的]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像],月光照下的________的大海。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
月光照下的________的大海。
2.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
________ [shà   sà]时间               [洒 撒] ________            
[忽然 突然] ________                       [刮 乱] ________                  
________ [juǎn   juàn]起
________ [得 地 的]                    ________ [象 像]
3.做一做。
①月光照亮了浪花。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贝多芬的吻

19859月,我在德国萨尔布吕肯市给一批年轻的钢琴家上课时发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嘉许地轻轻拍一下,他就会表现得更出色。我若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杰出的演奏给予表扬,那么令人大为惊奇的事情往往接踵而至:他可能马上又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水平。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受表扬曾使我感到何等的幸福和骄傲!当时我才7岁,我的父亲要我在花园里帮忙干些活。我干得很卖力,得到的报酬自然也很丰厚。父亲当时亲了我一下说: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很好!”60多年后,他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16岁时,由于与我的音乐教师发生分歧,我处于某种危机之中。后来,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冯·萨尔——李斯特的最后一个活着的弟子,来到布达佩斯,要求我为他演奏。他专心地听了我弹奏的巴赫的C大调乐曲,然后又要求我弹奏更多的曲子。在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以及舒曼的钢琴曲时,我把整个身心都倾注进去了。

最后,冯·萨尔起身,在我的前额上吻了一下。我的孩子,他说,在你这么大时,我成了李斯特的学生。在我的第一堂课后,李斯特在我的前额上亲了一下,说好好照料这一个吻——它来自贝多芬。原来,贝多芬在听了幼年李斯特的弹奏后,也曾给过他这样一个吻。贝多芬的吻已经成了一种神圣的遗产,现在我感到你当受得起这一吻。

在我一生中,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比得上冯·萨尔的赞扬。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我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这样的钢琴家。不久将轮到我把它传给最值得承受这份遗产的人了。

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它是一种魔术,我对它的神奇作用总是感到诧异不已。

1.题目“贝多芬的吻”的含义是________
2.“贝多芬的吻”对作者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文章中直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
4.朗读文章,找出表现作者受到表扬时幸福、骄傲的心情以及他对表扬的感激之情的句子。用“________”划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坐在教室门口的“讨饭”男人

这是一个高级英语培训班,开班的第一天,参加培训的学员陆续来到了教室。这是怎样的一批人啊!他们都怀揣着出国梦,个个气宇轩昂踌躇满志。

教室门前的台阶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衣衫不整胡子拉碴有些疲备,眼睛盯着自己脚上的那双落满灰尘的旧皮鞋,似乎不敢正视从他身边走过的这些天之骄子。他的身边还放着一只大茶缸。多么可怜落魄潦倒的男人啊!有人不由自主就往他身边的大茶缸里扔了几枚硬币。真是人同此心,想想自己就要出国深造前程似锦,再看看眼前的这个男人,施舍吧!不一会儿,大茶缸里就装满了钱。

上课时间到了,只见那男人端着个大茶缸走进了教室,站在了讲台的位置,甚至还对着话筒吹了吹。人们的同情心变成了厌恶心,钱都给过你了怎么还来捣乱,是不是神经不正常,快把他撵走!有人就去喊管理人员了。管理员来了,说,老师不是来了吗?怎么还吵!这位老师可是我们花高薪挖来的,一流的学者,好好听吧!说完就走了。

老师开口就用流利纯正的英语说,刚刚我在思考问题,没注意到这个大茶缸里盛满了钱,也不错,算是意外收获吧。每天讲课多,要喝许多水,干脆就用个大茶缸。到处奔波顾不上修饰仪表有些对不起大家,表示歉意!不过请记住,什么时候都是用实力说话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他一扫委顿之态,显得那样成熟睿智、干练自信。不知什么时候,讲台上的大茶缸里已盛满了水。

1.写出文中划线词的近义词。
疲惫________ 似乎________ 捣乱________ 撵走________
2.仔细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填空。
①“大茶缸里就装满了钱”是因为大家________;后来“大茶缸里盛满了水”是因为________
②中年男人所以“衣衫不整胡子拉碴有些疲惫”“落满灰尘的旧皮鞋”是因为________.
3.在文中用“______”划出能体现“一流的学者”风采的词句。
4.理解句子,回答问题填空。
A“不过请记住,什么时候都是用实力说话的!”句中划线词“实力”是指什么?________
①金钱财富;②知识能力;③权力地位
B老师的这句话告诫这些“天之骄子”,要他们记住什么?________
①不要看不起穷人;②不要自以为是;③要有真才实学,不能以貌取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摘抄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三段体现音乐艺术巨大感染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弹奏的音乐,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汉字危机,引发关注

【汉字危机】

在这个手不离键盘的时代,你有多久没写过信了?在这个信息靠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仔仔细细地看过一篇好文章了?在这个提笔忘字的时代,你会为一个汉字较真吗?

最近一段时间,主打汉字听写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已不会写字,也再次激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汉宇危机成为一个令人非常不安的话题。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致敬颤抖体

《咬文嚼字》刊物主编郝铭鉴通过微博寻找郑州的一位老人,他在微博中说:收到郑州一位老人的来信,他想问一问醎酸而已中的是个什么字,老人查了五本辞书也没查到。我很想给他回封信,告诉他就是,简化字的写法是,指我们熟悉的盐的味道。但是,老人的字迹每一个字都在颤抖写得十分艰难。字迹模糊的信封上只依稀辨认出郑州市任砦北街3号院。主编经过实地查访,才打听到这封信是一个爱学习出了名的八十岁老人李振亚写的。因为身体患有疾病,下笔会抖,所以字不清楚。主编问老人为什么这么较真,他说:不弄清这个字,就放不下这个事儿。大家都认真起来,中国的文字定能搞好。

【汉字盛宴】

央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宇听写大会》在中夹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节目邀请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考官,从32支参赛代表队中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域外之音】

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并且为抵制英语的文化侵略,不惜从立法层面上捍卫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文科大学里书法也是必修课。

1.“醎酸而已”一词中的“醎”字就是简化字“______”。
2.请根据材料说说“汉字危机”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振亚老人的“颤抖体”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几个小时内有200多人评论,600多人转发。下面是两个网友的帖子,你看后,请以“传承者”的网名跟一个帖子。
安吉拉马静:又看哭了!还有多少人对汉字这么敬重?
十一月的雨:老人的信件给这个浮躁的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不仅是对文字的严谨,更因这颤抖的笔迹。致敬!
传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汉字盛宴】和【域外之音】的内容,给我们的汉字传承提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见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地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晴。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下的波海汹涌的大海。

1.按课文内容将选段补充完整。
2.写出三个与“霎时间”意思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
3.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
4.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们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_,而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
5.为什么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她的脸看起来仍然年轻而明媚。大煞风景的就是她那个呼哧呼哧的鼻子,鼻孔粗大,鼻尖还是红的……见到她之前,我好像是在黑暗中沉睡,而她一出现,就将我唤醒,引领我到光明之地,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成线,又把线编织成一条彩色的花边。她立刻就成了我一生的朋友,我最亲近的人,最理解、最珍贵的人。

1.文段选自高尔基的《__________》。
2.文段中的“她”是阿廖沙的__________,在这部小说中,“她”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从古至今,很多知名人物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热爱阅读。

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诗人。他爱读书,曾在家乡亳州城外筑一石室,“春夏习读书卷”。在以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在处理军务、政务之余挤时间读书,进行业余自修,一直保持着读书的热chén          

③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但他从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只“观其大略”,通过泛读掌握其实质。以此之法,他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形势。后辅佐刘备,极为职,屡建奇功。

鲁迅12岁进入           (地点)师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寿镜吾先生是方正渊博的宿儒,给少年鲁迅颇多教益。鲁迅曾自己做小书签,中间手书“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以此提示自己读书专心致志。刻苦的攻读为鲁迅日后的创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倘若我们能效仿先贤【甲】         ,【乙】            ,【丙】           ,那么必将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1.文段中粗体字的笔顺、横线内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阅”的第一笔是“、” 枕       职(chèng)
B.“阅”的第一笔是“|” 忱       职(chèng)
C.“阅”的第一笔是“|” 枕       职(chèn)
D.“阅”的第一笔是“、” 忱       职(chèn)
2.“宿”与第④段中画线词语“宿儒”的“宿”语意相同的一项是   
A.宿舍B.星宿C.宿将D.整宿
3.鲁迅读书的时候要上“对课”(即“对对子”,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一次,寿镜吾先生以“陷兽入阱下”为题让学生对课。从上下联词性相同的角度判断,你认为下列对得最好的一项是   
A.骑马去郊游B.放牛归林中C.童子进学堂D.雪中寻腊梅
4.依据文段内容,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第⑤段中的【甲】、【乙】、【丙】处,正确的顺序是   
①广泛阅读②读书有方③坚持阅读
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③②①
5.坚持阅读,能不断提升修养。下面名人言语中表明要“坚持阅读”的一项是   
A.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朱熹
B.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C.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D.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月光曲》片段,答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②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③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1)仔细阅读这段话,想象贝多芬的《月光曲》音乐的变化。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银光,这时音乐是(      )。后来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是(      )。最后风起浪涌,音乐是(      )
A.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B.轻幽、舒缓                    C.气势逐渐增强
(2)“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作者这么写说明了什么?(      )
A.这是夸张的写法。
B.说明贝多芬的音乐很有感染力。
C.说明盲姑娘真正理解了贝多芬的音乐,她能通过音乐感受到她无法看到的景象。
3.文中加序号的语句,分别与下面哪句诗的意境相似,在括号里填句子序号。
(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