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同学里有人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的想法。”母亲说,“我们是穷,这是真的,不过,你要明白这几个道理:一,穷不是错,富也不是对,穷和富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二,穷人不可怜。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可怜。凭她怎么有钱,从根儿查,哪家没有几代穷人?三,再穷人也要看得起自己,要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人就真的穷了。”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天亮的时候,她真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真的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破旧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心灵的光芒。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幅宽大的布料,那么它就可以做成一件温暖的新衣。甚至,她还可以把它看做成魔术师手中那块幕布,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彩的未来和梦想。
(1)同学有笑话“我”的吗?你认为同学们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对同学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了母亲的话,“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与富,你是怎么认识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张车票
她迈着沉重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蹒跚地向车站走去。
她没有带一点儿子平日喜爱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忏悔、痛苦而又愧赧(羞愧,脸红)的心去看望在少年管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向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突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一条闪光的皮鞭……
耳边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喧闹声,眼角晃动着急匆匆的人影,这是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妈妈好!妈妈好!”小男孩抱着妈妈的头,甜甜地说。
“妈妈不好!”她的声音在颤抖,嘴唇在嗫嚅(说话吞吞吐吐,想说而又不敢说的样子),双脚不由自主地跨出了长长的队伍,一下站到这对陌生的母子身边。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年轻的母亲有点愕然,她用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的目光望着她问道:“你是说谁呀?”
“我是在说自己,也是在说你!”她内疚而又真诚地说。
“我有什么值得你说的,真是奇怪!”年轻的母亲气恼地回答。
“妈妈,我们走!”小男孩摇着妈妈的头撒着娇催促。
“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们走?”年轻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语气是那样凝重。她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拙文,不,尝尝这粒苦果吧!”
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小男孩,好奇地接过报纸,猛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着。
“不,不能走,我们补票去!”年轻的母亲说道。
(1)读画“______”的句子,“她”为什么看见“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有“▲”的一段文字中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年轻的母亲看了报纸以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一个春日融融的上午,继父把我叫到床边,慢慢地说:“河子,我就要死了,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早在退休的前一年医生就说我是过敏性哮喘,必须远离海洋,所以我是永远都不可能带你去看海的。我对你撒了谎,请你原谅我。”
当时,我觉得非常失望,非常委屈。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准备,到头来这却是一个骗局!我伤心地哭了。
就在这天夜里,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我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现在,我这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要一个人生活了。
当我穿行于闹市时,当我熟练地做着家务时,当我受邻居的委托替她照看孩子,并得到每月40元的报酬对,我突然明白了继父的“看海”的意义。有无数次,我站在继父的遗像前,悄声对他说:“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1)继父是故意骗“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父患有过敏性哮喘,必须远离海洋,为什么还要承诺带“我”去看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明白了继父说的“看海”,明白了“看海”的意义,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事情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文字描写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用了一系列动词:______________;其中用________一词,描写父亲步履艰难的样子。
③画“     ”的一句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_____”的一句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赶紧拭干了泪”一句的正确含义是(      )。
A.为自己这么大流泪而羞愧         B.怕父亲说我不坚强
C.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D.怕别人笑我感情脆弱
(3)这段文字进行了(      )。
A.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    B.外貌、动作、语言、肖像的描写
C.外貌、动作、语言、环境的描写    D.外貌、动作、语言、场面的描写
(4)这段短文主要表现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的父母日夜为你操劳,你一定很受感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快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hǎo  hào)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两个孩子非常伤心,痛哭流(tì  dì),(mái  mán)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两个孩子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dǎo  dào)有利。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后来成了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用“\”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画掉。
(2)根据短文,在下表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人物
爱好
理想
不幸遭遇
新的追求
结果
一个孩子
 
 
 
 
 
另一个孩子
 
 
 
 
 
 (3)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会,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xīn(    )。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绝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chuò(    )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qí(    )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地抚摩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__  _、__  _、__  _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cì(    )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美德!
1.依据拼音,依次写出文中括号里所空缺的字。
2.照样子,写词语。
粗粗细细:                           
小心翼翼:                           
汩汩流动:                           
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出的词语是(只填序号)(   )
A.既生动又纯粹B.既朴素又高贵C.既简洁又丰润
4.在文中找出与作者喜爱青菜的感情形成对比的句子,抄写下来。
5.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1.“卓”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
4.“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_________,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5.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人生的真谛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上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苏格拉底:“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在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路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苏格拉底“: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学生们面面相觑,都不肯回答。苏格拉底说“: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满意——(_____) 发现——(______
2.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好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格拉底说:“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读了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一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眼前的一穗”指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追求”指_________________,“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句中“麦穗”加引号表示_______
①引用原文 ②着重论述 ③特殊含义
3.“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请你围绕这一句话联系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语段分析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这是一个比喻句。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寻找最大的一穗”就是指________
2.“颗粒饱满麦穗”指______________。那么,“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是指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