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同学里有人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的想法。”母亲说,“我们是穷,这是真的,不过,你要明白这几个道理:一,穷不是错,富也不是对,穷和富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二,穷人不可怜。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可怜。凭她怎么有钱,从根儿查,哪家没有几代穷人?三,再穷人也要看得起自己,要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人就真的穷了。”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天亮的时候,她真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真的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破旧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心灵的光芒。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幅宽大的布料,那么它就可以做成一件温暖的新衣。甚至,她还可以把它看做成魔术师手中那块幕布,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彩的未来和梦想。
(1)同学有笑话“我”的吗?你认为同学们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对同学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了母亲的话,“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与富,你是怎么认识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一个春日融融的上午,继父把我叫到床边,慢慢地说:“河子,我就要死了,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早在退休的前一年医生就说我是过敏性哮喘,必须远离海洋,所以我是永远都不可能带你去看海的。我对你撒了谎,请你原谅我。”
当时,我觉得非常失望,非常委屈。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准备,到头来这却是一个骗局!我伤心地哭了。
就在这天夜里,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我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现在,我这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要一个人生活了。
当我穿行于闹市时,当我熟练地做着家务时,当我受邻居的委托替她照看孩子,并得到每月40元的报酬对,我突然明白了继父的“看海”的意义。有无数次,我站在继父的遗像前,悄声对他说:“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1)继父是故意骗“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父患有过敏性哮喘,必须远离海洋,为什么还要承诺带“我”去看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明白了继父说的“看海”,明白了“看海”的意义,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hǎo  hào)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两个孩子非常伤心,痛哭流(tì  dì),(mái  mán)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两个孩子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dǎo  dào)有利。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后来成了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用“\”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画掉。
(2)根据短文,在下表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人物
爱好
理想
不幸遭遇
新的追求
结果
一个孩子
 
 
 
 
 
另一个孩子
 
 
 
 
 
 (3)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会,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xīn(    )。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绝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chuò(    )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qí(    )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地抚摩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__  _、__  _、__  _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cì(    )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美德!
1.依据拼音,依次写出文中括号里所空缺的字。
2.照样子,写词语。
粗粗细细:                           
小心翼翼:                           
汩汩流动:                           
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出的词语是(只填序号)(   )
A.既生动又纯粹B.既朴素又高贵C.既简洁又丰润
4.在文中找出与作者喜爱青菜的感情形成对比的句子,抄写下来。
5.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1.“卓”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
4.“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_________,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5.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人生的真谛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上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苏格拉底:“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在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路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苏格拉底“: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学生们面面相觑,都不肯回答。苏格拉底说“: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满意——(_____) 发现——(______
2.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好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格拉底说:“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读了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短文(17分)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吉尼亚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塑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是否让一个老人和您骑一匹马共行?你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进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进 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使你却留住了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了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这儿,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的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的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是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那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   匆忙),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请把文中不合适的词划去。(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徒劳(     )   舒适(      )     同情(      )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2分)
老人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
                                                                          
(4)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句子并画上横线。(2分)
(5)面对这位被冻的老人,骑手是怎样做的?请用波浪线划出(2分)
(6)老人是怎样分析骑手的眼神的?他为什么等到最后一个骑手才寻求帮
助?(3分)                                                   
                                                                          
                                                                           
(7)你喜欢文中的骑手吗?他具有怎样的品格?(2分)
                                                                          
                                                                            
(8)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1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 题
他还清楚地记得,许多年前,在一个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他回到学校。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口袋里的手攥(zuàn)着那张五十元钱。
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没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巍巍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异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在颤动着。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希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过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他到了学校。老师正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五十元钱放在红布上。
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看这五十元钱和一篮鸡蛋,愕然无语。
(1)第一段中的“盯”和“攥”两个词语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3)“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______的情感。
(4)小说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试想,老师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