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一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眼前的一穗”指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追求”指_________________,“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句中“麦穗”加引号表示_______
①引用原文 ②着重论述 ③特殊含义
3.“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请你围绕这一句话联系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语段分析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这是一个比喻句。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寻找最大的一穗”就是指________
2.“颗粒饱满麦穗”指______________。那么,“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是指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