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①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短文节选自《丁香结》一文,请写一句你积累的有关“丁香”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     ”句子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的句子,你的头脑中出现了展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对于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丁香结》片段,回答问题。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     ),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   ),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   )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 )的潇洒,( )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A.第①②节分别从色彩、香味描写了丁香花。
B.第①②节分别香味、色彩描写了丁香花。
C.第①②节分别从触觉、味觉描写了丁香花。
D.第①②节分别从味觉、触觉描写了丁香花。
3.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绿油油的草原在蓝天的眼下招摇着,那青草似乎欢迎着每一位路过他身旁的旅客,又似乎昭示着生命的永恒。连天的绿,海洋般的绿波,像大地上的天然织成的绿地毯,为红尘中的路人洗去衣裳上面的尘土。站在这只有草的世界里,闭上双眼,聆听着微风中绿波的涛声和“哒哒”的马蹄声,我才会明白“一碧万顷”的蕴意。仰望天空,白白的云朵在蓝色的幕布下休憩,时而飞过头顶的苍鹰把你的目光带向那无穷无尽的苍穹。微风掀起的衣襟才让人想到自己不是在画里,而是在茫茫的大草原上。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昭告——(       )            倾听——(       )          歇息——(       )
2.读读文段中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荆赞》,完成练习。

荆赞

①我爱游西山,尤其爱在炎夏游西山。当你刚走进山区,便有一股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这香气来自哪里?你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它来自一种并不引人注目的灌木。这灌木一丛丛、一簇簇,到处都是。荆的枝条挺拔,枝叶茂密;它的叶柄长,叶面呈掌状分裂。荆有一股略带辛辣的浓烈香气,闻了使人陶醉,每次游山归来,荆的余香总是缭绕不散。

②荆,不但给人以香,还给人以甜。炎夏,正是荆花盛开的季节。满山荆花满山香,招得蜂来蝶往。这是放蜂的好季节,蜜蜂所采的荆花蜜洁白如乳,香甜可口。荆花蜜的采制当然有蜂的     ,可也不能忘记荆花的     啊!

③荆,可以说它浑身是宝。它的枝条细长而柔韧,可以用来编篓。它的籽可以入药,主治风寒感冒、胃气不和等症。就是它的叶子,也是制造蚊香的一种主要原料呢!

④荆,具有预强的生命力。它见缝插针,悬崖陡坡,山巅谷底,都有它的立足之地。它不怕晒,不畏寒,不惧贫瘠和干旱。它生机勃勃,代代繁衍,在数量上,它也占了山区灌木中的大半。

⑤荆,是很有一点儿精神的。它不用人播种,不用人浇水,不用人施肥,不用人剪枝,却给人以香甜,以枝叶,以自己的一切。荆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礼赞吗?

1.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第②自然段的横线处。
A.功劳 B.劳累 C.功能 D.辛苦
2.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短文的过渡句是(        
A.荆,不但给人以香,还给人以甜。
B.荆,可以说它浑身是宝。
C.荆,具有预强的生命力。
D.荆,是很有一点儿精神的。
3.短文第③自然段和第④自然段分别写了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想象画面,写出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荆的精神值得我们礼赞,请谈谈你对这种精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芭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古人因何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在选文中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
2.读第①段,说说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并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作者觉得虽然“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________,但人生也正是因为有解不完的问题,所以才不至于太______了。这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怎样的结,又是如何解的。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丁香结”指__________本文是宗璞写的一篇____________。(体裁)
2.短文中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描绘了一幅充满光和色彩的图画,从“渗”中,我能想象到丁香____________的情境,从而感受到细雨迷蒙中的丁香形态__________、色彩_____________的美。这也是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原因。
4.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称作“丁香结”?请从两方面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丁香结》,回答文后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面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 -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汀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现出两片(  ),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  )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        )的潇洒,(       )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用“ ”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3.这两段话分别从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4.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1.该文段主要描写了(        )的丁香花。
A.城里B.城外C.斗室外D.城里城外
2.画“——”的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作者把小花比作______,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_______、繁密的特点;作者还把丁香花当作人来写,用“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刻画了伸出宅院外墙的半树丁香花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
3.该文段主要描写了丁香花的_________(①花色   ②花香   ③姿态)(填序号),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________ (情感)
4.请仿照画“——”的句子,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花吧!
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住了断断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选文第一、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选文不仅写了丁香花的形状,还写了它的______________,以及丁香花对“我”的影响。
3.选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斗室外的丁香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_______
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积雪”“雪色”形容的是白色的丁香花。
B.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C.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描写出了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