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cān   cēn   shēnchā   chà   )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báo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第二句中的“檐前积雪”指的是                 ,你是从哪句看出来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3.从文段中找出相关词句写在横线上:
写丁香花气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丁香花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丁香花形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写出一句关于丁香的诗: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古人因何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在选文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①段,说说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②作者觉得虽然“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________,但人生也正是因为有解不完的问题,所以才不至于太________了。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怎样的结,又是如何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天地

丁香结(节选)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为什么古人会由丁香花提出“丁香结”这一说法?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勾画,提取信息填一填。
一是“形似”,丁香花的花苞_______________
二是“移情”,古人的诗句中丁香结常常负担着______
2.文段中加点的“丁香结”是指:       
A.丁香的花苞B.人生不顺心的事
3.用“ ”画出丁香结引发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再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谈一谈你对作者思考的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课文

《丁香结》(节选)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从文中找一组反义词,写出来。
(      )——(      )
2.文中的“积雪”指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引用诗句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引用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丰富了丁香的内涵。
B.突出丁香结的形象,惹人发愁。
C.诗写的都是离愁,使文章萦绕着含愁不解的气息,情致婉转
4.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展开想象说说为什么“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最先映入(眼lián)的,也是一片(yínɡ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看见那两扇(红chuānɡ)。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按顺序应该是(     
                          差(                  
①zhuō       ②zhuó      ③shēn       ④cēn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按照笔画顺序,“拙”的第四笔是(     
A.B.𠃊C.亅D.丨
3.“直透毫端”中的“直”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成直线的B.挺直,使笔直
C.公正的,正义的D.一直;径直、直接
4.根据语段中的音节,在下面(     )里写出正确的汉字。
(     )        (     )        (     )
5.这段话出自我们本学期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檐前的“积雪”指的是____________;“直透毫端”中的“毫端”指的是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丁香结(节选)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究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说一说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下列诗句,说说丁香结有着怎样的文学意象。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香结”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香结引发了作者的人生思考,哪种植物曾引发过你怎样的人生思考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