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湖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席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写出和选文中加点词语类似的拟声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吃团圆饭(     )            放花炮(     )            吃饺子(     )
观花灯( )                逛庙会( )            吃元宵( )
3.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或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灯图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作者描写处处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_______
4.用“____”画出选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5.选文第1自然段中“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中“这”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的名著分类。
林冲 贾宝玉 诸葛亮 宋江 孙悟空 林黛玉 唐僧 吕布 鲁智深 曹操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组织 阻碍 修健  建造 B.征途 徐徐 辨论 争辩
C.跨越 挎包 内容 肌肉 D.陌生 柏树 干燥 躁热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yuán dàn   shāng fàn   pái huái   gé mìng
 
shū jí   kǒng jù   jú shì   quē fá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春联   (______)的东西   (______)地叹气
______)的土地   (______)的脊背   (______)地喊着救命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农家过年

中国人过年,农村和城市大有不同,尤其是农村,过年别有一番的味。每年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姓王爷的嘴,送姓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古样”。接下来就是杀牛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备齐“葱、姜、香”。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的晦气。头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剩復压”。贴对联是很讲究的,“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贴什么,墙上、树上贴什么,都是按规矩进行的。年前几天,人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先是蒸,落糖包、豆包、菜包、枣花馍,蒸出龙、风、谷仓、麦堆等花样;次是炸,炸油条、炸九子,炸“假玉”:有红著做的,有小米饭做的,有条做的,有豆子做的;后是色,主要是包子,子的花样很多,有素的,有肉的,有包硬币的,还有包桃的,吃到硬币的人是最有福气的。

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闲下来,国着火盆生在一起,开始年夜。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拉家常话人生,直热到小孩子犯国打胞。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做“开门进宝”各家父母再三喝咐小孩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凫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早晨要先做好供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祈保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拜年,除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之外,还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压岁钱。刚过门的新媳妇要按照亲疏远近去认门,当然也免不了户户请吃,直吃得新娘子笑口难合。

初二到初四,是走亲成的时间。间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往来。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宵节又飘着雪花赶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乡民们舞狮子、要龙灯、珠高跳、跑早船,游村串乡的小货郎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就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走去了,人们析盼来年会更好。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准备——_______             花样——_________
忙碌——________            嘱咐——_________
2.这篇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农家过年的习俗的?(      )
A.时间顺序B.逻辑顺序C.事情的发展顺序D.空间顺序
3.选文中详写了春节期间_____________这几天农家过年的情形,其他内容均为略写。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许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十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文中描写春节期间的重要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正月初一、正月初六、_________。作者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略写。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万不得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D.表示意思的转换
4.用波浪线画出详细描写元宵节灯的语句,读一读,写写自己的感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反义词。
充足——(_______)  稠——(_______)   松劲——(_______
稀奇——(_______)  敦厚——(_______) 压抑——(_______
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 随心所欲——(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粗。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_______)、穿(_______) 、贴(________) 和 (_______)、放(_________)、吃(_______),还要(__________)。
3.“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 ;“截然不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都进行了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____________的特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老舍,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称号。
B.《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匆匆》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千万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在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在上文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