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
2.请用“ ”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3.这个选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对北京过春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B.除夕真热闹。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C.初一这天,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D.正月十五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过了正月十五,春节也就算结束了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全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      )(      )     (      )(      )     (      )(      )     (      )(      )
(      )(      )     色味(      )(      )        日夜(      )(      )     (      )(      )
(1)上面的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是___________
(2)新年到,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新鞋,显出一派___________的气象。(选词填空)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类文阅读

北平年景(节选)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吃饺子为“煮饽饽”。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做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距,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地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

孩子们玩花炮是没有腻的。九隆斋的大花盒,七层的九层的,花样翻新,直把孩子看得瞪眼咋()舌。冲天炮、二踢脚、太平花、飞天七响、炮打襄阳,还有我们自以为值得骄傲的可与火箭媲()美的“旗火”,从除夕到天亮彻夜不绝。

1.根据短文内容,找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画上横线。
(1)年菜     炖肉     芥末墩儿     鱼冻儿
(2)二踢脚     九隆斋     大花盒     太平花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意思是说过年要表演关于吃的节目。(        )
(2)“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意思是说饺子好吃,躺着舒服。(        )
(3)“沐恩解禁”指的是孩子们过年时可以随便玩耍。(        )
3.短文通过对北京过春节时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孩子们_________等习俗的回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除夕宵夜有什么考究?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除夕真热闹,这是(      )句,老舍先生从(      )(       )(       )和人们的活动来写除夕真热闹。
2.“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这段话运用了(       )描写。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从(        )可以看出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灯的(       ),样式的(       )这些细致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与之照应的一句话是(        )这也是(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本文作者________,课文描绘了一幅幅________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       
(2)“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________这一特点。       
(3)文章以________为经线,以________为纬线结构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天写得详细,其它略写。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写句子。
1.腊月和正月,正是最闲的农村。(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用加点词语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1.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2.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画“﹏﹏﹏”的句子中“_____”和“_______”“都是”的意思相近,写出了_____________,为的是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4.请你写出两句和春节有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要守岁。(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 啷 啷地大响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下列特定的语言场合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A.某图书馆的墙上挂了一幅标语:“求知使人进步,知识就是力量。”
B.某中学有一个教室贴了一幅标语:“人生求痛快,先痛而后快。”
C.某中学校门口立了一块告示牌:“同学,进出学校请佩戴校徽。”
D.某体育馆内挂了一幅标语:“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