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草地夜行(节选)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luò )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祈求 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 méi)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 坚定)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音节和词语。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内容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的断断续续
3.读文中加点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
(1)“他焦急地看看天”是因为:
_____________
(2)“又看看我”是因为:
_____________
4.“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这一句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
A.轻快高亢B.低沉缓慢
5.短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陌生的红苹果

①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②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③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润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我苹果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④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⑤“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⑥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⑦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根据短文内容,文中A、b两处的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     )
A.呼唤                    B.呼喊                    C.道歉                    D.道谢
2.“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中“警惕”的意思是(       
A.犹豫不决B.高兴、愉快C.小心谨慎D.觉察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的原因是(       
A.“我”并不喜欢吃苹果。
B.“我”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
C.“我”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除了这个“苹果”,“我”还得到了(       
A.很多红苹果。B.那位妇女给“我”的纸条。C.那位妇女对“我”的关爱。
5.“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你读过这个童话故事吗?能不能再提供一点有关这个童话故事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中的“我”以及那位陌生妇女,哪一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请选择其中一位,谈一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陌生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金色的鱼钩(节选)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大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鱼汤特别少,老班长还笑的原因是(       
A.笑是因为多少还有一点野菜和鱼汤,可以充饥
B.笑是因为鼓励小战士们,让他们吃下去
C.笑是因为让小战士原谅他钓得少
2.“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句话中的“意思”指的是__________
3.从“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能看出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与画横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5.当看到老班长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时,“我”的心里为什么沉重极了?当时,“我”的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你展开想象,把“我”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对文中画横线的句
子的正确理解是(    )
A.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我几天没有吃饭,没有力气。
C.草地上能吃上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少之又少的鱼汤。
2.“意思只有我知道”,老班长的意思是________
3.用线画出这两段中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
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圆圆的豌豆躺在竹匾里,暖暖的太阳晒着,好舒服!

忽然,一粒豌豆动了动,同伴们被它碰醒了,嘀咕起来:“别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

“我就是要动,”会动的豌豆大叫起来,“你们会自己动吗?哼!”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

“我(   )要动,(   )要跳舞。”会动的豌豆左右摇摆起来,嘿,还是扭的摇摆舞呢。

大家更惊讶了。

“我(   )要跳舞,我(   )……”不等会动的豌豆说完话,一只黑壳虫从它肚子里钻出来,抖抖触须,飞走了。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也不再说话了。

大家看看它肚皮上的圆眼儿,说:“唉,多可怜呀!”

1.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做为题目:__________
2.选择关联词,填在括号内。
既……也……            不仅……还……
一边……一边……     不但……而且……
3.照样子填词。
例:一(粒)豌豆
一(   )太阳 一(   )竹匾 一(   )电视机
一(   )蓝天 一(   )星星 一(   )黑壳虫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②“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责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将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

1.读句子,理解词语。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里的“黄金屋”是指________
(2)“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这里的“试金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有资格得到资助”的孩子是指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下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埋下了伏笔。
4.第⑦段中写“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几句话描写一下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⑨段中说“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这句话有两层含义:(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6.“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结合第⑩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1.“奄奄一息”的意思是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班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老班长最后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老班长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公元 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上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请说说你对这一标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最后的时刻

赵一曼再次落入敌人的魔爪。她被押回哈尔滨伪警务厅。敌人再次施用酷刑,逼他招供。当然,这不过是枉费心机。一个月过去了,他们什么也没得到。

敌人泄了气,决定杀害她。八月初,他们把赵一曼押到珠河县,要在她从事抗日斗争的地方处死她。

赵一曼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她坐在押送的火车上,望着窗外,心里惦念着祖国的命运,惦念着战友,也惦念着救她逃走的董宪勋。她还不知道,董宪勋已经在重刑下牺牲,韩勇义也被判了一年徒刑。两位青年虽然在刚走上正义之路的时候遭到了挫折,但是他们是勇敢的,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赵一曼又想起自己的儿子,就要了纸笔,写下了给儿子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 ,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敌人的枪响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倒下了。她短暂的一生,闪烁着光彩。她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虽然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倒下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课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4.从赵一曼给儿子的遗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说明书,完成练习。

板蓝根颗粒说明书(部分)

主要成分板蓝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2.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10.本品有效期为36个月。

1.板蓝根颗粒药品的主要成分是____,它的药物功能是______,药品的保质期是_____
2.注意事项第6条中,“禁用”“慎用”可以互换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孕妇都应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B.发热体温超过38℃时,可以通过及时服用板蓝根颗粒来清热降温。
C.服用板蓝根颗粒时,如果还需服用其他药品,要咨询医师或药师后再服用。
D.服用板蓝根颗粒时,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辛辣、鱼腥食物。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