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控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1.本文段选自一面,这是一篇以______为主的记叙文。
2.选文的末一段,作者对鲁迅连用了五个不同的称呼,请你根据对这五个称呼所供的含义对应填写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段中作者赞叹鲁迅自我牺牲的顽强斗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怎样的品质和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开头的人称是,后来则改为我们,作者这样改用人称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鲁迅的读书法

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在种类繁多的、观点不同的众多书籍中,不仅有毫无益处的,而且还有“毒品”或“麻醉品”。究竟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稽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解释词语中划线字的含义。
爱读书:________ 手不卷:________ 勤读不:________ 融会通:________
2.文中的“毒品”和“麻醉品”指的是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文中的两个问句是_____。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4.根据鲁迅推荐的读书法,说出各种方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学习实际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                 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       的神态和       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                                               。 “我”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 “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激动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       之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精彩赏析阁。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1)理解词语:
大病初愈:                                                               
(2)这段话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是从                   这三个方面来写的。这是课文第     次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
(3)这段话还抓住鲁迅先生的      来写,让我们感受到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传真机。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 用《一面》做课题,目的是                                                 
                                                                          
(2) 《一面》一文中,“我”用一元钱了买了两本书,这两本书是《________》《________》。
(3) 这篇课文讲述了       年秋天,“我”                       的事,表现了鲁迅                       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              之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甲: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文中六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  )
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表示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累地工作。
D.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以上三处外貌描写有何不同?
(1)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三段文字,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堂连线台。
同学甲:《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                        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            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                         之情。
同学乙: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             
           ,后讲述“一面”对我的       。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重点记叙                  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    描写,又有对先生的语言、    的描写。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精彩赏析阁。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 请用”____”画出描写鲁迅先生的语句,这样描写刻画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2)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
(3)从短文的介绍中,请你说说鲁迅是一位                                 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题“一面”是指________。
A.物体的几个面之一B.一个方面C.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D.见过一次面
(2)文中有____次外貌描写,由____及______,由____到____,突出了鲁迅先生________的特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1)“什么”在这里表示(  )。
A.责问 B.疑问
A.虚指B.惊讶C.一切
(2)文中第一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共有____个小分句,分别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个名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哦!您,您就是——”应读得(  )
A.速度较快,突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B.断断续续,体现自己的激动之情。
(6)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想一想:①鲁迅先生为什么会那么瘦?②“我”当时为什么没把名字喊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