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薇(节选)
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 。
行道迟迟, 。
我心伤悲, 。
1.将诗句补充完整。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强烈的惜别之情。 |
B.全诗的自然环境都烘托出一场深情的离别,却没有黯然销魂的感觉。 |
C.“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句诗透露出诗人的黯然神伤。 |
D.“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浓浓的友情。 |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②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③觞:酒杯。
1.对题目中的“留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留在酒店话别 | B.别后留住金陵 |
C.临行前写诗留赠友人 | D.终究不舍决意留下不再离开 |
昔我__________矣,杨柳依依。
今我________思,雨雪霏霏。
______迟迟,栽渴载饥。
我心______ ,莫知我哀!
1.补充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