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快乐阅读。

我的父亲丰子恺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
       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头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讲完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一幅背纤图。
1.用“________”画出能表现这篇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
2.短文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的生活中,他(1)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2)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是,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3)着千万人的斗志。
1.为文中的括号选择恰当的字。
(1) A、竭 B、偈(______)
(2)A、临  B、凌(______)
(3)A、励   B、发 (_____)
2.给括号前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罢(______)回乡   A、停  B、免去  C、完了
(2)与世长(______)   A、告别 B、请求离去 C、解雇
3.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   )(多选)
A. 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
B. 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C.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4.对第四自然段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 陆游年迈仍不忘收复失地,临死写下爱国诗句。
B. 陆游临死前还在想着为后人留下诗篇。
C. 陆游临死前将对儿子的话写在诗中。
5.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    )
A. 他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
B. 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C. 因为他亲自感受大搜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感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从头再来(节选)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发明不少,失败也不少。1914年,他都67岁了。突然一天晚上,他工厂里的软片室发生自燃现象,顷刻间,包装材料、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全部着火,把他的工厂烧了个干干净净。此时,他怎么办呢?他没有心灰意懒,而是决定从头再来。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再建立一座更大更好的新工厂。”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伏案,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出于信任,他把它交给最好的朋友米尔去完善。谁知,第二天,手稿却被米尔家的女佣当成废纸丢进了火炉!卡莱尔每写完一章,就把原来的笔记、草稿顺手撕碎,根本没有“备份”。当时,可以想象卡莱尔的心情。但他很快就平静下来,反而安慰悲伤的米尔:“没关系,就当我将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说‘这篇不行,重写一次吧,你可以写得更好!’”我们今天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就是他再起炉灶,重写的第二稿。
人的一生,谁都可能遭遇失败。能够从头再来,是人生的一种豪迈。
1.“再起炉灶”在选文中的意思具体是           
2.读着“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你想到了老子的哪句话?
                                          
                                             
3.卡莱尔重新编写了《        》,读着文中他说的那句话,我感受到了卡莱尔           的精神。
4.你觉得爱迪生、卡莱尔和谈迁,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5.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武牧羊

西汉大臣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君主单(chán)于多次wēi xié(   )利诱,许以丰厚的fènɡ  lù(     )和高官,劝其投降,苏武严词拒绝了。

单于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kù  xínɡ(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qū fú(     )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它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直到19年后,苏武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写出词语。
2.“严词拒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单于一次又一次的wēi xié利诱,苏武会这样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根据问题提示标画句子,再完成第(3)小题的填空。
(1)“单于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这里的”酷刑”指的是什么?(用“____”标出有关句子)
(2)面对酷刑,苏武是怎么做的?(用“____”标出有关句子)
(3)单于先许以高官厚禄,后又施以酷刑,他前后的做法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4.苏武的信念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中国迎着风浪前行(文题选用时有改动)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固然,从技术着眼,此次救灾亦非尽善尽美,但即便不乏瑕疵,亦无损此次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地位。它是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执政理念发展的顶点,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一个崭新起点。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是多好的转型契机。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人们原本以为,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在抵达历史三峡的出口;谁知,大自然提前给中国出一一道难题,正如境外媒体评论的,中国人以高分通过了考试。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悲喜交集,中国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槃,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在这点上,此次抗震救灾无疑是成功的操练,应该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1.汶川发生地震的时间是__________,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
2.在汶川地震中我们为什么走出了恐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抗震救灾中我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抗震救灾中你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次抗震救灾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经历了“汶川”这样的大灾难,为什么奥运会还能成功召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