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快乐阅读,我能行: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有的人”分别指两种人,一种是:(       );一种是:(       )
2.你是怎么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的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派________________,并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刻画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是作者根据鲁迅《自嘲》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感而发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清洁工”

入冬以来的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去湖滨练长跑。途中总要经过一座新建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们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一丝不苟地清扫着路面。

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布鞋,身着一件不大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的皱纹来看,年纪和奶奶差不多,有70多岁了。记得一个大风的早晨,她无法用扫把扫,只好弯着腰,把碎纸烂叶用手拾起,放进手提的小箱里。一个雪后的早晨,我们跑到路口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里,用双手抠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啊!她用辛勤的汗水冲掉了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整洁和清新。我敬佩她,同时也同情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没退休,或许是家中困难,或许是位孤独老人,无依无靠,不得不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元旦的早晨,爸爸买了一束鲜花,领我去看望一位他的中学退休教师。我们来到一幢楼前。这是一座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并不陌生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爸爸喊了声:“老师!”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1.从第3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填入横线上。
①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________
②形容工作认真、仔细,一点也不马虎。________
3.话题对对碰。
①“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我”把鲜花捧到“老清洁工”面前时,“我”可能说什么?“老清洁工”可能说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     )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 )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 )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A.两个都指肉体的生存。B.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
C.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____________为纪念鲁迅逝世_________周年写的,诗的副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朽”所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着重强调D.表示反语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节选)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推   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洒   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   致)极的美味。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画“√”。
2.理解句子,完成填空。
“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 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我”却“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是因为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感受到“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孩子。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妈妈是怎样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增加营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是一种什么滋味呢?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自我检测。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诗中两个“活”,两个“死”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首诗中“有的人”,第一种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练的诗句,突出了鲁迅(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
B.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
C.不惧怕敌人威胁,具有辆牲精神
4.贯穿全诗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对比     排比
B.反复     拟人     比喻
C.比喻     反复     对比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悼鲁迅先生(节选)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______        汇集——______        悲痛——______
2.“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______的心情。
4.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________
5.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一直出现的人物。我虽然经常流畅地背着他的诗歌、杂文,可并不喜欢,嫌它们太沉闷。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被时代夸大的人物。

一直到后来,有一位导演想改编鲁迅的小说并拍摄成影片,邀请我做策划。我欣然应允,并因此第一次去买了鲁迅的书:一本精装的《鲁迅小说集》。读了第一篇《狂人日记》,我吓了一跳;等读完《孔乙己》,我告诉导演,你不配改编鲁迅的小说,我也不配做这个策

划。因为他及他的小说,应该被所有人尊敬。于是在30多岁以后我才与鲁迅的小说亲近,我才发现,那个小时候熟悉而不能理解的人物,变得熟悉而伟大。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他是这样一种人: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在形容他时都可以用我们的鲁迅来开头……

1.作者对鲁迅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___”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过去和现在,还包括未来
B.鲁迅伟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我们所有的人,所以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C.每个人都读过鲁迅的文章,因此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练习。

美丽的规则

那是一个傍晚,我们乘着一辆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 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菲律普岛是澳大利亚著名的企鹅岛,我们要去那儿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从车子上的收音机里,我们知道这个岛上举办的摩托车赛快要结束了。司机和导游是中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显得忧心忡忡。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车赛的观众一散场,会有成千上万辆的汽车往墨尔本方向开。因为这条路只有两条车道,我们都担心会堵车,而真正可以看到企鹅归巢的时间只不过短短半小时,如果因堵车而耽误了时间,我们就会留下永久的遗憾了。

司机加快了车速,想争取时间赶在散场之前到达企鹅岛。但担心的时刻终于来了。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时,对面出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其中有汽车,还有无数的摩托车。那可是一些特别爱炫耀自己车技的摩托车迷呀!他们戴着钢盔,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正注视着前方。

此时此际,从北往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可是由南向北的却何止千辆!我们都紧张地盯着从对面来的车辆。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们双方的车子却依然行驶得非常顺畅。

我们终于注意到,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

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大利亚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一道看起来似乎毫无约束力的白线。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

我必须说,这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 ____________
2.短文中加横线的部分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个词语替换,而句子意思不变。文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
3.填空。
(1)短文中极不“平衡”的车道是指_______________
(2)“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是指_____________,也指 __________
(3)短文中表示“看”这个意思而不出现“看”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人们遵守规则体现规则之美、人性之美,请你也为公路设计一条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理解。

有的人活着                                有的人

他已经死了;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死了                                有的人

他还活着。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有的人”是谁,读者也知道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