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快乐阅读。

钱学森的”(节选)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钱学森的精神,那就是”。
       钱学森的,是争先的争,争光的争,争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地位。
       为中国人争气,是钱学森的追求。1955年钱学森回国时,他的老师冯·卡门由衷地感叹:钱学森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自己。钱学森超过世界闻名的权威冯·卡门,为中国人争了气。
       为国争光,是钱学森的信念。当年,陈赓将军问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当饭都吃不饱的中国宣布要搞人造卫星时,被西方讥笑为妄想一步登天。横空出世的两弹一星,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
       钱学森的,是谦让、辞让,让的是个人名誉、地位和金钱。
       钱学森一贯反对别人称他导弹之父航天之父,总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大家,像两弹一星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两个人能干成功的,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美国准备授予钱学森院士称号,被他拒绝。钱老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儿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
       翻开钱学森的履历表,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的越当越小。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时,钱学森就是院长,后来,他主动要求当副院长。他曾经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后来,请求辞去政协的一切职务。钱学森幽默地说: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他把稿费和奖金上缴组织,捐给学生,捐给西部地区的治沙事业。
1.写出你对“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钱学森“争”的是________,“让”的是________,说明了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为了表现钱学森的高尚品格,作者重点写了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爱国的杜子威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他出生在日本,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妻子一起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的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造了一座研究室花了整整一百万元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很有钱,问他:“你戴的是什么牌的手表?”他爽朗地笑道:“国产的,苏州牌,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一百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手表。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代表闭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七年了,家里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访日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给我寄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省吃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杜子威戴45元的表和捐100万给国家,透过这两个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杜子威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子威在日本访问时为什么不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子威不要电视却要专业资料,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马可波罗游记
六百多年以前,一本书出版了,它轰动了整个欧洲。人们争着阅读,有许多旅行家、探险家,更是ài  bù  shì  shǒu 。这本书,就是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  ‖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探险家和旅行家。他到中国以后,(发展、发现、发明)这个文明古国,比他的祖国和他所到过的其他国家,更为强大和繁荣。于是他在中国居留下来,继续进行考察工作,后来,还在中国政府担任官职。
马可波罗在中国居留了二十几年,才返回他的祖国。他把亲身的经历,写成了一部游记,向意大利和欧洲的人报道了他在中国考察和服务的实况。  ‖
在《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里,他衷心地赞扬了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方辽阔,shān  hé  zhuàng lì ,城市繁荣,物产丰富。由于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的丝绸最感兴趣,所以他在书中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丝绸生产的情形。     ‖
当时的欧洲人,不相信中国如他所说的那样强大和富庶(shù),尤其是马可波罗每次写到中国的物产和人口等时,常用“百万”做单位,因此人们时常开玩笑,称他为“百万先生”。但是他郑重地说:“我并没有夸大和说谎,我所说的还不及所见的一半呢!”以后,许多旅行家(继续、连续、陆续)前来中国观光和考察,(证明、证实、论证)了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所写的都是事实。 
马可波罗喜欢中国,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直到现在,大家还常怀念和尊敬他。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打上“√”。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丰富——(        )   富庶——(        )   郑重——(       )
反义词:强大——(        )   繁荣——(        )   赞扬——(       )
4.读文段,填空。
(1)马可波罗是          人,他写成了一部            ,叫《           》。
(2)马可波罗在书中衷心地赞扬了中国                                              物产丰富。
(3)马可波罗对                                    作出了重大贡献。
5.从们笑称他为“百万先生”中,你体会到:                                                   
                                                                                          
                                                                         
6.本文已用“‖”分为四段,请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第二段: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他向学生们袒露了心迹”一句中“心迹”的意思是                。钱学森的心迹是什么?请用“              ”在文中画出。
2.“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中的“这一天”指                。文中,“这一天”具体指            
3.在钱学森诚恳的话语里,“终于”一词说明                                           ,“应当”一词说明                                           ,这让我想起顾炎武的名言“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xh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埋藏——(       )     专长——(       )
袒露——(       )     诚恳——(        )
                                                                                         
3.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的感情。
                                                                                          
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    )
A.骄傲、诚恳B.激昂、快速
C.庄重、舒缓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绚丽——(______)  精彩——(______)
2.改写句子。
(1)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学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钱学森所说的话,说一说这些话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浪线画出能表现钱学森作出伟大贡献的句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①“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②“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上面的两段话分别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表现出钱学森怎样的情怀?请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第①段话是钱学森在生活富裕和工作条件优越的情况下说的,表现出钱学森时刻想念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______)
2.第②段话是钱学森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饱含深情袒露心迹的话语,更让读者感受到他那颗拳拳报国之心。(______)
3.这两段话是钱学森返回祖国之后说的话,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细读课文深感悟。

课文第5自然段中写到,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的消息时,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1.“绝”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____)
A.他们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留下来,帮助美国做事情。
B.他们非常害怕钱学森回国。
2.联系上文,当时祖国的情况是: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回去搞科学研究,肯定有困难。可钱学森仍坚决回国,你的感悟是(  )
A.钱学森一刻不忘祖国,决心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和强烈的爱国心,令人敬佩。
B.钱学森在美国工作不自由,很想回国,可以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