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       ) 增添(       ) 眺望(       ) 乐趣(       )
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按(       )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4.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________________,北面的________,南面的________
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6.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但是,看!

一捶起来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

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1.把下列选项依次填入选文中的横线处。(填序号)
一捶起来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忘情了          B.没命了          C.发狠了
2.选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中有多处运用排比的句子,请你摘抄自己喜欢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 忘情了 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 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 狂舞在你面前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声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烁的瞳人儿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 爆出 一场多么壮阔 多么豪放 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1.多读两遍,再来加上标点。
2.在描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时,用了许多比喻句,如把“斜背响鼓的后生”比作_______,把“急促的鼓点”比作______,把“飞扬的流苏”比作_______,把“蹦跳的脚步”比作_____,把“闪烁的瞳人儿”比作_________,把“强健的风姿”比作_______
3.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和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这段话中“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句话是_____的排比,“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三个句子能颠倒顺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气势恢宏,增强了文章感人的力量。请你来仿照文中的排比句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来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习惯

卡罗尔决定,她应该为她的邻居史密斯夫人做点儿什么事情,以表示友好。于是,她精心烘烤了一个馅饼来到了邻居家门前。当史密斯夫人打开房门,看见卡罗尔手里拿着的馅饼时,她惊喜万分,激动地说道:“是给我的吗?太感谢你了,你根本就像想不到我又多么感激你!你太体贴太热心了!谢谢你!”

看史密斯夫人这么喜欢她的馅饼,卡罗尔打算下周再为她烘烤一个。当她手捧新烤的馅饼走过来时,史密斯夫人打开房门说道“太谢谢你了,你太友善了!”

又过了一周,卡罗尔拿着馅饼再次来到邻居家门前,史密斯夫人间断地回答“谢谢。”

又过了一周,卡罗尔又烤了个馅饼送了过来,史密斯夫人应道:“这次的馅饼送来得有点儿晚呦。”

接下来的一周,卡罗尔一如既往地为史密斯夫人送来了馅饼,这次,她的邻居说道:“你可以试着多放点儿糖,不要烤那么长时间,最近这两次的馅饼都有点儿硬,下次我希望你用樱桃馅,别老是用苹果酱。”

这一周,卡罗尔非常繁忙,没顾上为她的邻居烤馅饼,当卡罗尔外出去商店的时候,正好路过史密斯夫人的家,史密斯夫人透过玻璃窗看到卡罗尔手里空空如也,于是,她从窗户里伸出脑袋,愤然叫道:“我的馅饼呢?”

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我们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了,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抱怨,这个过程尽管不是十分漫长,但我们还是常常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

1.认真阅读短文,找出与题目“习惯”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的“习惯”是什么意思?下面有两种解释,请选择符合文意的解释,画“√”。
①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          (  )
②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
3.请各抒己见,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卡罗尔”和“史密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描写史密斯夫人态度的句子,用词总结她态度的变化过程。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礼物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上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还关切地问:“孩子,你哭什么呢?”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的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惊奇地问。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眼睛忽然一亮。

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___________的眼睛,让你去___________世界;给了你___________的耳朵,让你去___________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___________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___________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

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是,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1.文中有描写神态的词语,请写出2个。
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①言辞诚恳,情意深长。________
②细心地听取。________
③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________
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改造 灵敏 观察 明亮 倾听 走遍
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________的眼睛,让你去________世界;给了你________的耳朵,让你去________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________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________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
4.孩子听完老人最后一席话后会怎么想?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为短文续写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己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关心他的父亲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囱里。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灰,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结果,吓得其他的猫都四下躲避,以为见到了妖怪。”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钓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1.爱因斯坦成绩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是怎样教育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中国结(节选)
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它或象征着幸福,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或标志着喜庆……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怪不得海外的华人特别喜欢中国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一部分。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许多来华的外国人,离开时总不忘买几个中国结,准备送给亲朋好友。因为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
1.中国结是      创造的杰作,用              巧妙编结而成。它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同时代表着                      
2.画线句中的“绳子”包含了         ,它的“头”指的是              。这句话的含义是            
3.我们中国人喜欢中国结,那么外国人为什么也喜欢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乌篷船
不坐乌篷船,不算到绍兴。
“野渡无人舟自横”,那是北方的船:河上横拉着一条铁索,索上用铁环系着渡船,此岸的人拉过去,彼岸的人拉过来,自由往来,无需船工。只有船泊在对岸,无人过河时,空船在河边横着,才显得孤寂和单调。
绍兴的乌篷船,不是这样。有船就有戴毡帽的船工,就有青重翠叠的远山和峥嵘嶙峋的近崖联袂(mèi)而来,就有过不完的廊桥、亭桥、画桥、屏秀桥、连拱桥、单孔陡拱桥……
更奇的是,乌篷船的船夫驾船的方式,可说全世界绝无仅有:他们以双脚躅(zhú)桨,腋下夹着一扇桨当舵,船行进时,脚手并用,或只用双脚,而让夹着的桨,轻浮在水面,扣桨的脚趾,比手指还灵活。双手腾出来,左手捏着小酒壶,右手不住往嘴里拈茴香豆、五香茶干,拈得慢、嚼得细,有滋有味。那份熟练自如,那份悠然自得,把绍兴人的仙
人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
乌篷船欺(ǎi)乃声声,占尽绍兴稽山镜水烟雨,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描绘铺垫的对象,绝不仅仅因为它的轻灵小巧,有谁能说我们最早的先民没有凭它渔猎?勾践没有乘它在泱泱水网上运筹复国大计?王羲之不曾在船头清流酒觞(shānɡ)乐而忘返?鲁迅不是说过他在乌篷船中的感受:“我躺着,听着船底潺(chán)潺的水声……”乌篷船作为吴越文化的特征之一,有着多么悠长的源流!岁月流逝,它却千古不灭。乌篷船底那水声,潺潺而来,潺潺而去,永远也不会消失。
1.文中第5自然段中有许多带问号的句子,请你把这些句子改成陈述句。
                                                                         
2.为什么说船夫驾驶的方式“绝无仅有”?
                                                                          
                                                                          
3.坐绍兴的乌篷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就恋这把土

黄土。苍茫的北京,如此稔熟。 

我深深地爱她,一把把黄土组成的土地,便是我的家。我生在黄土地上,在黄土地上长大,黄土黄风中练就了我的意志与情怀……黄土地上,有数不胜数的中华文化的史传――    一把把黄土掺合着血汗组成的长城,莽山中飞舞一个民族的魂灵。一把把黄土的拥抱中黄河的浪涛一声声张扬龙的精神,一把把黄土中巧雕出的莫高石窟,展示了中华的文化艺术。一把把黄土铺积的丝绸之路,咏不完华夏的史传。一把把黄土堆积的沟沟壑壑坑坑峁峁的高原更映照龙的性格。 

一把把黄土塑造了西北汉子与女人的形象,沉幽幽的信天游中有他们的风格更有希望与追求。一把把黄土塑起了中华先烈的丰碑,铸就了中华民族永恒的雕像…… 

呵!古老的黄土地上,黄河,长城……冶炼高原人的傲骨。呵!我深厚的西北黄土地呀。那把把黄土铺成的院落中,堆积的山野中,高原骄子挥舞着咚咚的羊皮鼓,使单调的黄土地更增添了色彩。 

羊皮鼓声中诞生了闻名古今的“三李”,羊皮鼓声中生出了和黄土地一样 的威武,羊皮鼓声中孕育了和黄土地一样     的物产,羊皮鼓声中谱写了和黄土地一样的诗篇,羊皮鼓声中生出了先人光辉的篇章……羊皮鼓是黄土汇集的诗韵与谣歌,这是高原人所执著追求的,他们并没有忘记脚下踩的仍然是黄土,他们深深拓荒的仍然是一把把黄土呀…… 

翻开历史的篇章,重温先人的业绩。羊皮鼓声还没有淡去,信天游仍在飘扬,信天游的粗犷豪放挥扬出一个跨世纪的步调,震撼黄土地的精灵。    黄土地的诗篇那么苦涩深沉而又浪漫豪放。黄土地的生灵更是雀跃,而并没有旷达神圣般的沉默。 

豪迈、倔强、羁放的黄河浪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黄土地上奔驰,永不停蹄。而生灵们,却没有怯弱,他们更雄迈,在苦辣辣的船工号子中,追寻着黄河的灵魂,乘风破浪,如一个个负重的浪游者。将思维的触须伸进黄土的深层,在历史的深层,我触到了强大的脉动。    我挚爱她,这位刚强的汉子而又温柔的母性。一把把黄土的业绩,刀枪剑影,血雨腥风,一场场历史的征战,铸就了黄土的风格,那是黄土地的形象,将在沸腾中思索、奋进……  我爱她,我深深地爱她,她孕育了我,造就了我的整个灵魂,更是我恋情的家。我们的高原人更是如此地痴情,他们死了也要躺在黄土地中,就因是恋这把土呀!

1.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2.请把下列最适合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缺处。 
A 豪迈    B 丰厚     C 粗犷
3.如何理解“黄土地的诗篇那么苦涩深沉而又浪漫豪放”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死了也要躺在黄土地中”“就恋这把土”;也有人说,黄土地贫瘠、闭塞,死
守着没有出路,要走出去。对这些说法,你怎么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②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③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④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1.简析加黑词“茂腾腾”、“咝溜溜”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粱地”是人物背景。舞台设计这样的背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段运用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腰鼓“呆呆地”,这里运用的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