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先后顺序写出蔡伦造纸的过程。
剪碎或切断原料→(      )(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片段阅读

纸的发明(节选)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正   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轻便_________________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   创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   传播)下来了。

1.用“_______”选择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请在选文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请找出选文中描写蔡伦造纸过程的动词,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
剪碎切成段→_________________→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蔡伦造纸的方法能够流传下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料容易得到B.价格便宜C.轻便好用D.生产方法很复杂
5.下列关于纸的发明,理解错误的是(       
A.在蔡伦造纸以前,人们还不会造纸。
B.造纸术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也造福了全世界。
C.选段按“总——分”结构把事情说清楚。
D.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赞美之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选段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蔡伦是怎样造纸的,用“      ”画出来,并选择其中的动词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
剪碎或切断→(                       )→(                       )→(                       )→晒
3.蔡伦的这种造纸术之所以能传承下来,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能见到蔡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部分

纸的发明(节选)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刻、铸刻”说明了(             
A.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写”字非常清楚、明了。
B.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写”字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C.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写”字是一件很郑重其事的事情。
2.“学富五车”这个成语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大,它的来历与(     )有关。
A.文字刻在青铜器上B.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C.文字写在帛上
3.这段话介绍了人们记录文字经历了一段发展过程,请把下面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龟甲、兽骨或青铜器   (           )(             )
4.这段话表现了古人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精彩回顾。

纸的发明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这段文字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下面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蔡伦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       
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蔡伦造出来的纸轻便、好用。
D.蔡伦的造纸方法传承了下来



2.根据文段内容,提取关键字词,把蔡伦造纸的过程补充完整。
剪碎或切断→________→捣→______________
3.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认真阅读《纸的发明》(节选),然后完成试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这段话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下面对这段话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蔡伦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蔡伦造出来的纸轻便、好用D.蔡伦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2.选段中画“——”句子中的“大约”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两个与“纸”有关的成语或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段后,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①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  )轻便(  )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就……B.既……又……C.因为……所以……
2.下列和文中“容易”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我很容易地就把三首古诗全背下来了。
B.妈妈告诉我,经常吃那些不健康的食品是容易生病的。
3.对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蔡伦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蔡伦造出来的纸轻便,好用D.蔡伦是东汉时代的人
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剪碎或切断→( )( )( )→晒
5.对文中加点的“大约”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去掉;去掉之后,年代比较确切,表达不含糊。
B.不可以去掉;造纸术的发明没有确切的年代记载,“大约”表示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表达不严谨。
6.蔡伦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纸的发明(节选)

①人们用蚕丝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②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我能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人们用盛放蚕茧的蔑席书写。(     )
(2)麻纸的缺点是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
(3)早在一千九百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就发明了纸。它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
2.第②自然段是围绕下面哪个意思写的?(     
A.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B.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
C.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3.在第②自然段中摘录关键词把下面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4.学了课文《纸的发明》之后,我们小组参加了学校广播站“校园之声”节目。
(1)我为大家朗读了课文。上面两段话主要是对造纸术的介绍,所以我的语速比较(缓慢   轻快),语调比较(平缓   高昂)。(选择括号里合适的答案画上“√”)
(2)我还和其他小伙伴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讨论了有关“纸”的话题,请在横线上把同学的话补充完整。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段,然后完成问题。

纸的发明(节选)

①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②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蔑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轻便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在纸未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把最早的文字刻在__________________上;后来人们把文字写在____________上;再后来,人们又在______上写字。
2.根据蔡伦造纸的流程,在下列括号填入合适的动词。
剪碎或切断→(      )(      )(      )→晒→纸
3.请用关联词语“既……又……”造句。
________________
4.“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中“大约”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除了造纸术,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伟大的发明创造?请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外对比阅读。

纸的发明(节选)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     )轻便(     )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在选文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选文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下面对选文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蔡伦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蔡伦造出来的纸轻便、好用D.蔡伦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3.蔡伦是怎样造纸的?请你找出选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剪碎或切断→(         )(           )(         )→晒
4.当我在纸上写字时,我想对蔡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